任务二 框剪结构工程(土建部分)竣工图编制
注:(××A)为一端有悬挑,(××B)为两端有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梁集中标注的内容中有5项必注值及1项选注值(集中标注可以从梁的任意一跨引出)。其规定如下:
①梁编号,该项为必注值。
②梁截面尺寸,该项为必注值。
③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该项为必注值。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加密区范围见相应抗震级别的标准构造详图。
④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该项为必注值,所注规格与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连。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与通长筋的区别。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
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为全跨相同,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将上部和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
⑤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该项为必注值。
当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须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所注规格与根数应符合规范规定。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G开头,接续注写设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配置。例:G4
12,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4
12的纵向构造钢筋,每侧各配置2
12。
当梁侧面需配置受扭纵向钢筋时,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N打头,接续注写配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配置。受扭纵向钢筋应满足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间距要求,且不再重复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特别提示
当为梁侧面构造钢筋时,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15d(d为侧面构造钢筋的直径)。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搭接长度为L1或L1E(抗震),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⑥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值。梁顶面标高高差是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对于位于结构夹层的梁,该值则指相对于结构夹层楼面标高的高差。有高差时,须将其写入括号内,无高差时不注。
例:某结构层的楼面标高为44.950m和48.250m,当某梁的梁顶面标高高差注写为“(-0.050)”时,表示该梁顶面标高分别相对于44.950m和48.250m 低0.050m。
梁原位标注的内容规定如下:
①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
②梁下部纵筋。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当梁的集中标注已按规定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通常的纵筋值时,则不需在梁下部重复作原位标注。
③附加箍筋或吊筋,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附加箍筋的肢数注在括号内)。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法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当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再原位标注。
④当在梁上集中标注的内容(即梁截面尺寸、箍筋、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纵向钢筋,以及梁顶面标高高差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数值)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部分时,将其不同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悬挑部位,施工时按原位标注数值取用。
3)截面注写方式
①截面注写方式是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择一根梁,用剖面引出其配筋图,并以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②对所有梁按规定进行编号,从相同编号的梁中选择一根梁,先将“单边截面号”画在该梁上,再将截面配筋详图画在本图或其他图上。当某梁的顶面标高与结构层的楼面标高不同时,还应继其梁编号后注写梁顶面标高高差,其注写规定与平面注写方式相同。
③在截面配筋详图上注写截面尺寸(b×h)、上部筋、下部筋、侧面构造筋或受扭筋,以及箍筋的具体数值时,其表达形式与平面注写方式相同。
④截面注写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平面注写方式结合使用。
特别提示
在梁平法施工图的平面图中,当局部区域的梁布置过密时,除了采用截面注写方式表达外,也可将加密区用虚线框出,适当放大比例后再用平面注写方式表示。当表达异形截面梁的尺寸与配筋时,用截面注写方式相对比较方便。
(三)结构施工图识读的步骤
框剪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步骤如下:
①阅读结构设计说明。准备好结构施工图所套用的标准图集及地质勘察资料,以供备用。
②阅读基础平面图、详图与地质勘察资料。基础平面图应与建筑地层平面图结合起来阅读。
③阅读柱、剪力墙平面布置图。根据对应的建筑平面图校对柱、剪力墙的布置是否合理,柱网尺寸,柱、剪力墙断面尺寸与轴线的关系尺寸有无错误。
④阅读楼层及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对照建筑施工平面图中房间的分隔、墙体的布置,检查各构件的平面定位尺寸是否正确、布置是否合理、有无遗漏,楼板的形式、布置及板面标高是否正确等。
⑤按前述的施工图识读方法,详细阅读各平面图中每一构件的编号、断面尺寸、标高、配筋及其构造详图,并与建筑施工图结合,检查有无错误与矛盾。看图中发现的问题要一一记下,最后按结构施工图的先后顺序将存在的问题全部整理出来,以便在图纸会审时加以解决。
⑥在前述阅读结构施工图中,涉及采用标准图集的,应详细阅读规定的标准图集。
任务实施
(一)钢筋混凝土柱平法施工图的识读
①阅读结构设计说明中的有关内容。
②校对轴线与柱网。根据柱子的起止标高,结合对应的建筑平面图,校对轴线与柱网,两者应一致。
③校对柱子的定位尺寸与断面尺寸。根据对应建筑平面图中的轴线位置校对柱子的定位尺寸,两者应无矛盾。根据各柱编号查看各柱的断面尺寸。
④查对各柱的断面配筋。根据各段柱的起止标高查对断面纵筋数量,钢筋种类,箍筋形式、直径、间距,结合柱纵筋接头做法详图、节点详图、加密区长度要求,了解清楚每根柱从基础至屋面的配筋。初学者可自己动手画出整根柱的配筋简图,以便全面理解柱子施工图。
特别提示
“结构设计说明的识读”和“基础施工图的识读”在项目一子项目一的任务二中已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
(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识读
①阅读结构设计说明中的有关内容。
②校对轴线网。根据剪力墙的起止标高,对照对应层的建筑平面图,校对轴线网,两者应一致。
③查对各构件的平面布置与定位尺寸。根据相应的建筑平面图墙柱及洞口布置,查对剪力墙各构件的平面布置与定位尺寸是否正确。
④剪力墙结构识读。从图中(断面注写方式)及表中(列表注写方式)看剪力墙各剪力墙柱、剪力墙梁的编号、起止标高(或梁面标高)、断面尺寸、配筋。当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时,应将表与结构平面图对应起来看。
⑤剪力墙柱构造详图识读。看剪力墙柱的构造详图和剪力墙水平、垂直分布筋的构造详图,结合平面配筋,了解清楚从基础顶面至屋面的整根柱与整片墙的配筋构造。
⑥剪力墙梁的构造详图识读。看剪力墙梁的构造详图,结合平面图中梁的配筋,全面理解梁的纵筋锚固、箍筋设置要求、拉筋构造及梁侧纵筋的设置要求等。
⑦手绘。为了全面理解剪力墙的配筋图,可自己动手画出整片剪力墙各构件的配筋立面图。
(三)楼(屋)面结构平面图的识读
楼(屋)面结构平面图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反应板的布置与配筋的楼(屋)面板结构平面图;第二类是反应梁的布置与配筋的楼(屋)面梁平面布置图,也可称为楼(屋)面梁配筋(平面)图。
1.楼(屋)面板结构平面图的识读
①对照相应的建筑平面图,检查轴线编号、轴线尺寸、构件定位尺寸是否正确、有无遗漏。
②结合建筑施工图检查每个板区格四周的墙体、梁、柱(构造柱)、剪力墙的布置是否正确。
③结合建筑施工图查看楼、电梯间的位置,各种预留孔洞口的位置,屋面有水箱时(结合给排水施工图)水箱的位置及编号,以及雨篷、挑檐、空调搁板等位置是否正确,有无遗漏。
④根据建筑施工图的建筑标高和楼面粉刷做法,查看板面结构标高是否正确、有无遗漏。
⑤现浇板楼(屋)盖时,对每块板区格跨中板底钢筋、支座板面钢筋以及分布钢筋的直径、间距、钢筋种类及支座负筋的切断位置尺寸、钢筋的编号(配筋简单时编号可以省略),逐区格板进行检查,看有无错误或遗漏。楼盖中板底跨中钢筋全部伸入支座锚固,采用HPB300级钢筋时末端应加180°标准弯钩,弯钩平直段长度为3d。中间支座时板底钢筋伸至支座中心线锚固,当相邻两跨配筋相同时,也可贯通。边支座与梁整浇时,板底钢筋伸至支座中心线锚固;边支座为砌体时,板底钢筋伸至板端锚固,并留出保护层。支座板面钢筋末端做90°弯钩,直钩高度为板厚度减去保护层厚度,以保证板面钢筋的正确位置;中间支座板面钢筋应贯通支座;当支座两侧板面标高不同时,支座钢筋应各自断开伸入支座对边锚固。边支座与梁整浇时,板面钢筋伸至支座外侧;边支座为砌体时,板面钢筋伸至板边,留出保护层,并加垂直弯钩。屋面板钢筋一般为双层双向设置。
⑥阅读说明及详图。根据平面图的剖切符号或构件编号,对照详图的图名,阅读各详图的配筋、详细尺寸、标高等,并与建筑详图对照,检查有无矛盾,查看预留孔的加强钢筋有无遗漏等。同时结合文字说明,全面、准确地阅读楼(屋)面板结构平面图。
特别提示
楼(屋)面板结构平面图的主要内容有:与建筑平面图一致的轴线网及轴线编号;钢筋混凝土结构时梁、柱、剪力墙的位置及构件的定位轴线;表明现浇板的板厚及配筋情况;楼(屋)盖结构标高;楼梯、电梯的位置;预留洞口的位置及尺寸;表示节点详图的剖切符号或索引符号;必要的文字说明等。
2.楼(屋)面梁平面布置图的识读
①根据相应的建筑施工平面图,校对轴线网、轴线编号、轴线尺寸。
②根据相应的建筑施工平面图的房间分隔、墙柱布置及竖向承重构件布置,检查梁的平面布置是否合理,非承重隔墙下梁有无遗漏,梁轴线定位尺寸是否齐全和正确。
③根据平法制图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查对每一根梁的编号、跨数、断面尺寸、配筋、相对标高。首先根据梁的支承情况,了解清楚每个支座的位置,明确是主梁还是次梁,检查跨数注写是否正确。若为主梁时,应检查附件横向钢筋有无遗漏,以及断面尺寸是否满足次梁的支承要求。梁的断面尺寸与轴线的位置关系及梁面相对标高与建筑施工图立面造型、门口尺寸与洞顶标高等应无矛盾。检查集中标注的梁面通长钢筋与原位标注的钢筋有无矛盾(梁面原位标注钢筋包含有通长钢筋),否则以原位标注优先。最后根据节点详图及构造详图,了解清楚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纵筋切断位置、锚固长度及形式、附加横向钢筋及梁侧构造筋的设置要求等。异形断面梁还应结合断面详图看,且应与建筑施工中的详图无矛盾。
④阅读结构总说明的有关内容及本张图纸中的有关文字说明,全面理解图纸内容。
特别提示
楼(屋)面梁平面布置图也可称为楼(屋)面梁配筋图,图中应表示的主要内容有:轴线网,除板外各构件的布置,梁的编号、跨数、断面尺寸、纵向钢筋、箍筋、主梁附加横向钢筋、相对标高,楼梯、电梯间位置,断面剖切符号或索引符号,构件及节点详图和必要的文字说明等。
(四)楼梯、电梯机房与井壁结构详图的识读
楼梯结构详图通常由楼梯结构平面及构件配筋图组成,有时为了表明构件的竖向布置,使竖向尺寸、标高、构件布置更直观,也可增加楼梯剖面图。楼梯剖面图为垂直剖面图。楼梯构件详图主要表示结构平面图中无法表示清楚的构件配筋图、预埋件等,配筋图有配筋立面图及断面图等。
电梯机房平面图与楼层结构平面图的表达方式相同,电梯井壁详图可采用井壁平面与剖面图加以表达。
1.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梯的识读
①楼梯结构平面图阅读时,根据对应的建筑施工图,校对轴线位置、编号、尺寸及其他有关尺寸,两者应一致;核对平台板的结构标高是否正确;检查构件的代号是否齐全,平台板的板厚与配筋表达是否清楚,各支座板面钢筋有无遗漏,梯梁的编号、配筋等是否准确;检查梯板(TB)的踏步位置、尺寸是否正确。
特别提示
楼梯结构平面图中图示的主要内容包括轴线位置、编号,楼梯梁的位置、代号(TL)、断面尺寸及配筋(斜梁或折梁可只注写编号并注明“另详”字样),楼梯板的位置和编号(TB),平台板的板厚、配筋及板面结构标高,轴线尺寸、梯井尺寸、梯段长度(步宽×步数)及宽度尺寸,墙身、柱(构造柱)、梯梁的定位尺寸等。需要剖面图时在底层平面上绘制剖面符号,需引出详图时可用断面剖切符号。
②楼梯结构剖面图以剖面编号命名。一般根据剖视方向将剖到的梁、板涂黑表示其断面,可见的轮廓线用细实线绘制。根据结构平面布置图,在剖面图中注写各构件的编号及结构标高。阅读时应根据建筑施工图的楼梯剖面及结构平面图,校对构件编号及标高,两者应无矛盾;同时根据构件的结构标高计算楼梯的净空高度,应满足使用要求。
③阅读楼梯构件配筋详图时,应根据结构平面图及有关建筑施工图校对构件各尺寸、标高、编号等,两者应无矛盾;然后检查各构件的配筋情况,注意钢筋锚固长度、支座配筋的切断位置、受拉区内折角的配筋构造、主梁的附加横向钢筋等是否符合要求,有无遗漏或错误。
特别提示
对于板式楼梯一般将楼梯结构剖面图中的梯板(TB)局部放大,作为楼梯段的配筋详图。图示主要内容包括支座(平台梁TL)及楼梯的形状,梁宽尺寸、踏步宽度尺寸、梯段各水平投影尺寸(可用步宽×步数表示)及垂向尺寸(可用步宽×步数表示)、板厚尺寸、平台板面标高等,板纵向钢筋及分布筋的种类、数量或间距,支座板面钢筋切断位置尺寸。当为折板且配筋复杂时,还应绘制钢筋示意图。梁式楼梯的踏步板中每个踏步受力相同,可以用一个踏步为单元绘制配筋详图。斜梁及折梁的配筋详图用立面图与断面图来表达构件的外形尺寸与配筋,并标注支座处的梁顶面标高。
2.电梯井壁与机房的识读
电梯井壁与机房的尺寸、构造做法、预留孔、预埋件位置应根据电梯产品型号和电梯厂家提供的土建图纸设计。
①±0.000以下的井壁及底部构造可在基础图中表示。上部井壁构造可通过平面图及剖面图表示。平面图反应井壁尺寸及配筋构造。当采用砌体结构井壁时,平面图中表示构造柱与圈梁的断面尺寸与配筋;当采用钢筋混凝土井壁时,按剪力墙平法制图规则加以表达。井壁平面图也可与所在楼层结构平面图合并绘制。预埋件可通过剖面图表达;洞口附近的预埋件及预留洞可由建筑施工图表示。
②机房结构平面图的表达方式与一般楼层结构平面图相同,但机房荷载大、预留孔多,其板厚也较大,板配筋时应对洞口予以加强,预留孔的大小和位置必须与电梯厂房提供的技术资料相一致。
特别提示
阅读电梯井壁及机房结构详图时,应特别注意根据业主选定的电梯型号和厂家提供的土建资料,校对每个预留孔及预埋件的尺寸、位置,井壁的净尺寸,机房净空及平面尺寸等,应准确无误。
子项目二 框剪结构工程(土建部分)竣工图绘制
项目描述
以某框剪结构工程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为载体,掌握CAD绘图和编制竣工图的方法。
任务描述
用CAD编制某框剪结构工程(土建工程)的竣工图,完成任务工单2唱2唱1 和2唱2唱2。
拟实现的数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用CAD编制框剪结构土建竣工图。
知识目标:
(1)CAD绘图的方法和技巧;
(2)竣工图的编制要求、主要内容、类型、绘制要求,土建竣工图纸的整理和移交。
绘制框剪结构工程竣工图,不但要熟悉目前使用最多、最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软件),还要熟悉土建施工图的组成及内容和CAD绘制建筑图的相关规范。
根据项目内容的相关性及递进关系,将框剪结构工程(土建部分)竣工图绘制项目分解为两个任务进行实施。各分项任务及其实施步骤如图2.3所示。

图2.3 框剪结构工程竣工图绘制的分项任务及实施步骤
请以某砖混结构工程土建施工图为对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进行土建施工图的识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掌握土建施工图的识读要领,并完成附录中对应任务工单的内容。
任务一 建筑CAD抄绘土建施工图
使用AutoCAD抄绘土建施工图时,绘图区可以看作无穷大的一张画布,因此,都是以真实尺寸绘制。我们可以使用如下两种方法确定文字、尺寸标注、图框和标题栏尺寸:
①根据出图比例和出图时要求文字、尺寸标注、图框和标题栏的尺寸,设置画图时文字、尺寸标注、图框和标题栏的尺寸(即在模型空间绘制图框、标题栏、图形并标注尺寸,然后输出图纸),如图2.4(a)所示。

图2.4 使用AutoCAD绘制土建施工图的方法
②为了使用户无须在画图框和标题栏时进行比例变换(但尺寸标注仍需进行比例换算),AutoCAD还专门提供了一个布局空间。也就是说,可以首先在模型空间以真实尺寸绘制图形并标注尺寸,然后通过选择图纸类型进入图纸空间,接下来在图纸空间以1∶1的比例绘制图纸框和标题栏(即在模型空间绘制图形并标注尺寸,在布局空间绘制图框和标题栏,然后输出图纸),如图2.4(b)所示。
任务流程
使用AutoCAD绘制土建施工图的任务流程如图2.5所示。

图2.5 绘制土建施工图的任务流程
相关资讯
(一)建筑CAD图纸类型
1.建筑总平面图
建筑总平面图主要是对建设用地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在建设用地内合理布置各个建筑单体的位置、与外界联系的出入口、内部绿地、内部交通道路等内容。总平面图形,主要进行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等控制,以保证建筑按批准的规划有序进行建设,符合城市或地区的总体规划要求。总平面图的绘图比例一般为1∶500或1∶1000等,根据场地大小来确定。
2.建筑平面图(简称平面图)
建筑平面图是按一定比例绘制建筑的水平剖切图。通俗地讲,就是将一幢建筑窗台以上部分切掉,再将切面以下部分用直线和各种图例、符号直接绘制在纸上,以直观地表示建筑在设计和使用上的基本要求和特点。建筑平面图一般比较详细,通常采用较大的比例,如1∶200、1∶100和1∶50,并标出实际的详细尺寸。
3.建筑立面图(简称立面图)
建筑立面图主要用来表达建筑物各个立面的形状和外墙面的装修等,即按照一定比例绘制建筑物的正面、背面和侧面的形状图。它表示的是建筑物的外部形式,说明建筑物长、宽、高的尺寸,表现楼地面标高、屋顶的形式、阳台位置和形式、门窗洞口的位置和形式、外墙装饰的设计形式、材料及施工方法等。立面图的绘图比例一般为1∶100或1∶50。建筑立面图一般应画在平面图的上方,侧面图或剖面图可放在所画立面图的一侧。
4.建筑剖面图(简称剖面图)
建筑剖面图是按一定比例绘制的建筑竖直方向剖切前视图,它表示建筑内部的空间高度、室内立面布置、结构和构造等情况。剖面图应包括:各层楼面的标高、窗台、窗上口、室内净尺寸等,剖切楼梯应表明楼梯分段与分级数量;建筑主要承重构件的相互关系,画出房屋从屋面到地面的内部构造特征,如楼板构造、隔墙构造、内门高度、各层梁和板位置、屋顶的结构形式与用料等;注明装修方法、楼地面做法,所用材料加以说明,标明屋面做法及构造;各层的层高与标高,标明各部位高度尺寸等,剖面图的绘图比例一般为1∶100或1∶50。
5.建筑大样图(简称详图)
建筑大样图主要用以表达建筑物的细部构造、节点连接形式以及构件、配件的形状大小、材料、做法等。大样图要用较大比例绘制(如1∶20,1∶5等),尺寸标注要准确齐全,文字说明要详细。
(二)AutoCAD绘制建筑施工图的规范
①美国和英国使用英制单位,我国和大多数国家使用公制单位。
②为了使房屋建筑制图规格基本统一,图面清晰简单,符合设计、施工、存档要求,国家对图幅作了统一规定,见表2.6。
表2.6 幅面尺寸

由图2.6可知,A1幅面是A0幅面的对裁,A2幅面是A1幅面的对裁,其余类推。
③同一项工程的图纸,不宜多于两种幅面。以短边作水平边的图纸为立式幅面,如图2.7所示;以短边作竖直边的图纸为横式幅面,如图2.8所示,一般A0~A3图纸宜用横式。

图2.6 各种图纸幅面的关系

图2.7 立式幅面

图2.8 横式幅面
④一般来说,每张图纸都应有标题栏,其位置位于图纸下方或右下角。常用格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国标规定的标题栏,如图2.9所示;另一种是学校制图作业使用的标题栏,如图2.10所示。
⑤字体的号数:画图时应使用枟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枠(GB/T50001—2010)规定的标准字号,其高度分别为3.5,5,7,10,14,20mm等。一般情况下,使用3,4号图纸时,通常采用3.5号字;使用0,1,2号图纸时,通常采用5号字。

图2.9 国标标题栏格式

图2.10 制图作业推荐使用的标题栏格式
⑥文字:文字中的汉字一般采用长仿宋体;拉丁字母分大、小写,而且有直体和斜体两种形式。如果文字采用斜体,其倾斜角度应从文字的底线逆时针向上倾斜75°。
⑦线宽:图线的宽度b宜从1.4,1.0,0.7,0.5,0.35,0.25,0.18,0.13mm线宽系列中选取。图线宽度不应小于0.1mm。
特别提示
AutoCAD中绘制图框、标题栏,以及设置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时应根据不同绘图方法,以及使用的图纸规格和所绘制图形的尺寸进行必要的换算。例如,使用2号图纸,假定图框被放大了20倍,要求图纸中文字的高度为3.5mm,则绘图时文字和标注的高度应为3.5×20=70图形单位。
任务实施
1.AutoCAD绘制建筑施工图的步骤和方法
①确定绘制图样的数量。根据房屋的外形、层数、平面布置和构造内容的复杂程度,以及施工的具体要求,确定图样的数量,做到表达内容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图样的数量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以少为好。
②选择适当的比例。
③进行合理的图面布置。图面布置要主次分明,排列均匀、紧凑,表达清楚,尽可能保持各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同类型的、内容关系密切的图样,集中在一张或图号连续的几张图纸上,以便对照查阅。
④施工图的绘制方法。绘制建筑施工图的顺序,一般按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顺序来进行。
2.建筑施工图画法
1)建筑平面图的画法步骤
①画出所有定位轴线和墙、柱轮廓线。
②确定门窗洞的位置,画出细部,如楼梯、台阶、卫生间等。
③标注轴线编号、标高尺寸、内外部尺寸、门窗编号、索引符号以及书写其他文字说明。在底层平面图中,还应画出剖切符号以及在图外适当的位置画上指北针图例,以表明方位。
④最后在平面图下方写出图名及比例等。
2)建筑立面图的画法步骤
①画出室外地坪线、两端的定位轴线、外墙轮廓线、屋顶线等。
②根据层高、各种分标高和平面图门窗洞口尺寸,画出立面图中门窗洞、檐口、雨篷、雨水管等细部的外形轮廓。
③画出门扇、墙面分格线、雨水管等细部,对于相同的构造、做法(如门窗立面和开启形式)可以只详细画出其中的一个,其余的只画外轮廓。
④注写标高、图名、比例及有关文字说明
3)剖面图的画法步骤
①画出定位轴线、室内外地坪线、各层楼面线和屋面线,并画出墙身轮廓线。
②画出楼板、屋顶的构造厚度,再确定门窗位置及细部(如梁、板、楼梯段与休息平台等)。
③画出材料图例。注写标高、尺寸、图名、比例及有关文字说明。
4)楼梯详细的画法步骤
(1)楼梯平面图
①首先画出楼梯间的开间、进深轴线和墙厚、门窗洞位置,确定平台宽度、楼梯宽度和长度。
②采用两平行线间距任意等分的方法划分踏步宽度。
③画栏杆(或栏板)、上下行箭头等细部,检查无误后,注写标高、尺寸、剖切符号、图名、比例及文字说明等。
(2)楼梯剖面图的画法步骤
①画出轴线、室内外地面与楼面线、平台位置及墙身,量取楼梯段的水平长度、竖直高度及起步点的位置。
②用等分两平行线间距离的方法划分踏步的宽度、步数和高度、级数。
③画出楼板和平台板厚,再画出楼梯段、门窗、平台梁及栏杆、扶手等细部。
④在剖切到的轮廓范围内画上材料图例,注写标高和尺寸,最后在图下方写上图名及比例等。
3.实例—绘制门立面图
在我们熟悉了使用AutoCAD绘制建筑图形的流程、步骤和方法后,下面来绘制如图2.11所示的门立面图。要求:图幅为A4,标题栏用学校制图作业要求的简单标题栏(不需要用国标标题栏格式)。通过这个实例,大家可以初步体会使用AutoCAD绘制建筑图形的步骤和方法。

图2.11 门立面图
1)绘图前分析
我们采用上述建筑施工图流程方法一来完成本实例。绘制门立面图的比例为1∶1,根据门的尺寸和A4图纸规格放大图框、标题栏、文字和标注的尺寸。
2)图形分析
这个图形的画法比较简单,绘制图形时,可首先绘制椭圆,然后用捕捉自方法和矩形命令定位和绘制矩形;接着用对象捕捉、对象捕捉追踪辅助手段和直线命令来定位和绘制其中两条直线,其余直线用偏移命令来绘制,多余的线条用修剪命令来修剪;然后利用捕捉自方法和圆工具定位和绘制圆,最后利用捕捉自方法定位门把手。
3)绘图步骤
(1)确定变换比例
如图2.13所示,门的尺寸为920mm×2100mm,A4图幅尺寸是210mm× 297mm,由此确定绘制图框和标题栏的尺寸为实际尺寸的10倍,并采用立式图幅。
(2)设置图层
①启动AutoCAD,单击“图层”功能区上的“图层特性管理器”按钮
,打开“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单击对话框上的“新建图层”按钮
,创建“粗实线”图层,如图2.12(a)所示。
②单击“粗实线”图层中的“线宽”列标志“默认”(默认线宽为0.25mm)打开“线宽”对话框,选择“0.35毫米”,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15(b)图所示。

图2.12 创建“粗实线”图层并设置其线宽
③再次单击对话框上方的“新建图层”按钮
,创建“细实线”图层,如图2.13(a)所示。单击该图层所在行的“线宽”列标识“-0.35mm”,打开“线宽”对话框,将“细实线”图层的线宽设置为“默认”;单击“细实线”将图层所在的颜色设置为红色,如图2.13(b)图所示。

图2.13 创建“细实线”图层并设置图层颜色
④按照表2.7的要求,以及创建图层和设置图层属性的方法,分别创建“文字标注”和“尺寸标注”图层。
表2.7 图层设置

⑤在图层列表区单击“粗实线”图层,然后单击“置为当前”按钮,将“粗实线”层置为当前图层,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
(3)设置文字样式
根据变换比例,绘图时的文字高度应为35图形单位(使用4号图纸时,字高一般为3.5mm,因此,绘图时的字高应设置为3.5×10=35)。
①选择“格式”→“文字样式”菜单,打开如图2.14所示“文字样式”对话框。
②将“高度”设置为35,单击“应用”和“关闭”按钮。

图2.14 “文字样式”对话框

图2.15 “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
(4)设置标注样式
①选择“格式”→“标注样式”菜单,打开如图2.15所示的“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
②单击“修改”按钮,打开“修改标注样式”对话框。单击“主单位”选项卡,打开“精度”下拉列表,选择“0”,打开“小数分隔符”下拉列表,选择“.(句点)”,如图2.16所示。

图2.16 “主单位”选项卡

图2.17 “调整”选项卡
③单击“调整”选项卡,在“标注特性比例”中选中“使用全局比例”复选框,然后填写“10”(变换比例1×10),如图2.17所示。
④单击“确定”按钮,回到“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5)绘制图框和标题栏
如前所述,图框和标题栏的尺寸为实际尺寸的10倍,其绘制方法如下。
①选择“工具”→“草图设置”菜单,打开“草图设置”对话框中的“捕捉和栅格”选项卡,选中“启用捕捉”复选框和“极轴捕捉”单选钮,在“极轴间距”设置区设置“极轴间距”为“1”,如图2.18所示;打开“对象捕捉”选项卡,选中“启用对象捕捉”,“中点”复选框,最后单击“确定”,如图2.19所示。

图2.18 “捕捉和栅格”选项卡

图2.19 “对象捕捉”选项卡
②打开状态栏中的“极轴”“对象捕捉”“对象追踪”和“线宽”开关。
③单击“绘图”功能区中的“矩形”工具,在绘图区适当位置单击确定矩形的第一个角点,然后输入“2100,2970”并按【Enter】键,确定矩形的另一个角点,如图2.20所示。

图2.20 绘制矩形
特别提示
当绘图区不能完全显示所绘制的图形时,在命令行中输入“ZOOM”缩放命令并按【Enter】键,然后再输入“A”并按【Enter】键,即可显示全部绘制的图形。
要想平移视图,可以按住滚轮不松拖动,或者是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实时平移”工具,可进入实时平移状态,光标变成手形状,此时按住鼠标右键并拖动光标即可。
要想将图形放大到充满整个屏幕,可以双击滚轮,或者是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窗口缩放”工具,然后在绘图区拖出一个选择窗口即可。
④按【Enter】键,重新执行画矩形命令。将光标置于A点处,然后向右移动光标,待出现对象追踪线时,输入“700”并按【Enter】键确定矩形的第一个角点,然后输入“1400,320”并按【Enter】键确定矩形的另一个角点,如图2.21所示。

图2.21 继续绘制矩形
⑤单击“图层”工具栏中的“图层特性管理器”按钮,打开“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选择“细实线”图层作为当前图层。单击“绘图”功能区中的“直线”工具,捕捉B,C段的中点并单击;然后向右移动光标,捕捉交点并单击,绘制直线;最后按【Enter】键,结束画线,如图2.22所示。

图2.22 绘制直线
⑥按【Enter】键,重新执行画线命令。将光标置于B点处,然后向右移动,待出现对象追踪线时,输入“600”并按【Enter】键确定直线起点;然后向下移动光标,捕捉交点D点并单击;最后按【Enter】键,结束画线,如图2.23所示。
⑦按【Enter】键,重新执行画线命令。将光标置于C点处,然后向上移动光标,待出现对象追踪线时,输入“80”并按【Enter】键确定直线起点,然后向右移动光标,捕捉交点并单击,最后按【Enter】键,结束画线,如图2.24所示。
⑧按【Enter】键,重新执行画线命令。将光标置于E点,然后向上移动光标,待出现对象追踪线时,输入“80”并按【Enter】键确定直线起点,然后向右移动光标,捕捉交点并单击,最后按【Enter】键,结束画线,如图2.25所示。

图2.23 继续绘制直线

图2.24 继续绘制直线

图2.25 续绘制直线
⑨按【Enter】键,重新执行画线命令。将光标置于F点,然后向右移动光标,待出现对象追踪线时,输入“150”并按【Enter】键确定直线起点,然后向上移动光标,捕捉交点并单击,按两次【Enter】键结束画线并执行画线命令,捕捉G点并向右追踪,输入“250”并按【Enter】键,向下移动光标,捕捉交点并单击,最后按【Enter】键,结束画线,如图2.26所示。
⑩如图2.27所示,绘制其他直线。

图2.26 继续绘制直线

图2.27 继续绘制直线

图2.28 绘制椭圆
(6)绘制图形
①单击“图层”工具栏中的“图层特性管理器”按钮,打开“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重新选择“粗实线”图层作为当前图层。
②打开状态栏中的“正交”“对象捕捉”“对象追踪”和“DYN”开关。
③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椭圆”工具,绘制椭圆,如图2.28所示。其具体步骤见表2.8。
表2.8 椭圆绘制中的操作与说明

续表

④右击工具栏区,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对象捕捉”,打开“对象捕捉”工具栏。
⑤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工具,绘制矩形,如图2.29所示。其具体步骤见表2.9。
表2.9 矩形绘制中的操作与说明

⑥缩放图形后,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工具,捕捉矩形左上角端点,然后向下移动光标,待出现追踪线时,输入“60”并按【Enter】键确定直线起点,然后向右移动光标,捕捉交点并单击,再次按【Enter】键结束画线,如图2.30所示。

图2.29 绘制矩形

图2.30 绘制直线
⑦按【Enter】键重新执行画线命令,捕捉矩形左上角端点,然后向右移动光标待出现追踪线时,输入“60”并按【Enter】键确定直线起点,然后向下移动光标,捕捉交点并单击,再次按【Enter】键结束画线,如图2.31所示。

图2.31 继续绘制直线

图2.32 用偏移命令绘制直线
⑧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工具,绘制直线,如图2.32所示。其具体步骤见表2.10。
表2.10 直线绘制中的操作与说明(一)

⑨按【Enter】键重新执行“偏移”命令,绘制直线,如图2.33所示。其具体步骤见表2.11。

图2.33 用偏移命令继续绘制直线
表2.11 直线绘制中的操作与说明(二)

⑩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工具,修剪多余的线条,如图2.34所示。其具体步骤见表2.12。

图2.34 修剪多余直线
表2.12 修剪多余线条中的操作与说明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圆”工具,然后单击“对象捕捉”工具栏中的“捕捉自”按钮,捕捉矩形左上角并单击,接着输入“@30,-30”并按【Enter】键确定圆心位置,然后输入“17”并按【Enter】键确定圆的半径。
按【Enter】键重新执行画圆命令,然后单击“对象捕捉”工具栏中的“捕捉自”按钮,捕捉矩形右上角并单击,接着输入“@-30,-30”并按【Enter】键确定圆心位置,然后输入“17”并按【Enter】键确定圆的半径,如图2.35所示。
![]()
图2.35 绘制圆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正多边形”工具,绘制正八边形,如图2.36所示。其具体步骤见表2.13。
表2.13


图2.36 绘制正八边形

图2.37 绘制矩形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工具,捕捉A点并向右移动光标,待出现追踪线时,输入“24”并按【Enter】键,确定矩形的第一角点,然后输入“100,20”并按【Enter】键,确定矩形的另一角点,如图2.37所示。
(7)标注尺寸和填写标题栏内文字
①单击“图层”工具栏中的“图层特性管理器”按钮,打开“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选择“尺寸标注”图层为当前图层。在工具栏区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标注”,打开如图2.38所示的“标注”工具栏。
![]()
图2.38 “标注”工具栏
②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窗口缩放”工具,选择门立面图,将门立面图充满整个绘图区。
③单击“标注”工具栏中的“线性”工具,分别捕捉图2.39中的J、K两点并单击,确定尺寸界线原点,然后移动光标并单击确定放置尺寸线的位置。依据上述方法,标注其他尺寸(图2.13)。
④单击“图层”工具栏中的“图层特性管理器”按钮,打开“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选择“文字标注”层为当前图层,单击“绘图”功能区中的“多行文字”工具,在标题栏的合适位置单击并拖动一个文本框,输入“审核”,如图2.40所示。依据上述方法,输入标题栏中的其他文字。

图2.39 标注尺寸

图2.40 输入文字
(8)打印出图
①选择“文件”→“打印”菜单,打开如图2.41所示“打印唱模型”对话框。
②在“打印机/绘图仪”设置区中的“名称”下拉列表中选择当前使用的打印设备;在“图纸尺寸”下拉列表中选择A4图纸;在“打印区域”设置区中的“找印范围”下拉列表中选择“范围”选项。其主要选项的意义如下。
·窗口:表示打印指定窗口内的图形。这也是最常用的选项,选择此选项后,系统要求读者以窗选方式来框选要打印的图形。
·范围:表示打印绘制的全部图形。
·图形界限:在选择此选项前,应首先用LIMITS命令指定左下角点和右上角点来重新设置模型空间界限,然后再打印出图。
·显示:表示打印当前窗口中所显示的图形。
③在“打印偏移”设置区中选中“居中打印”复选框;在“打印比例”设置区中选中“布满图纸”复选框;单击按钮,在“图形方向”设置区中选中“纵向”选项。
④单击“预览”按钮,预览打印效果,如图2.42所示。

图2.41 “打印唱模型”对话框

图2.42 打印预览
⑤如果希望打印图纸,可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键菜单中选择“打印”,或者按【ESC】键,返回“打印唱模型”对话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9)保存图形文件
选择“文件”→“另存为”菜单,打开“图形另存为”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输入文件名,然后保存到指定盘中。
任务二 框剪结构工程(土建部分)竣工图编制
工程完工后,编制人员需依据所收集、整理、归类、汇总的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和工程联系单或洽商单,根据规范要求用图示语言逐条逐句在相对应的施工图上进行改绘。
根据项目内容的相关性及递进关系,将编制竣工图任务分解为两个过程实施。
任务流程
框剪结构竣工图绘制任务流程如图2.43所示。
![]()
图2.43 框剪结构竣工图绘制流程图
特别提示
有关竣工图编制、整理、移交等内容的相关资讯、任务实施步骤均在项目一子项目二的任务二中有详细阐述,请参考前面有关内容。
相关资讯
竣工图CAD电子文件编制及归档
①竣工图CAD电子文件(以下简称“CAD文件”)必须采用DWG的格式,在模型空间窗口存储每一个CAD文件,对使用外部引用块内容的,必须将外部引用块捆绑固定在所在的CAD竣工图中。
②CAD竣工图必须与修改完整的竣工图纸内容及版本统一,一个CAD文件存储一张竣工图,与竣工图数量一致(包括封面和图纸目录);CAD竣工图的修改直接在修改部位更新。
③CAD文件必须采用便于核对的字母和数字设置每个CAD文件代号名称,文件代号名称不能重复。根据CAD文件数量和工程类别,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设置:
a.按专业代号加图纸序号设置CAD文件代号称(例如:建筑专业J唱1,J唱2…,结构专业G唱1,G唱2…,一直编至到本专业最后一张图号);有多栋建筑的项目可增栋号,即专业代号加栋号加图纸序号(例如:建筑J唱1唱1,J唱1唱2…,结构专业G唱1唱1,G唱1唱2…,一直编至到本专业最后一张图号),这种方法较适合房屋建筑工程。
b.按卷号加页号来设置CAD文件代号名称(例如:第10卷,10唱1,10唱2…,一直编至本卷最后一张图号),这种方法较适合已经完成工程档案分类组卷归档工作的工程,如重大建设工程、行业工程特殊工程、市政工程等。
c.以图纸总序号设置作为CAD文件代号名称(例如:01,02,03…,一直编至最后一张图号),这种方法较适合图纸数量不多的工程。
④CAD竣工图应将竣工图纸图签栏的有关人员姓名输入完整。
⑤各种管线测点和技术要素数据必须在CAD竣工图中标注完整,与竣工图纸和枟室外管道工程竣工测量成果表枠的各种技术要素数据一致。
⑥CAD文件必须编制WORD文档格式的CAD文件的文档目录(简称文档目录),文档目录附在CAD文件的桌面上。
⑦CAD文件文件夹应按③的方法设置:第一和第三种方法以移交书为单位设置一个CAD文件夹,直接存储本次移交的所有CAD文件和所有CAD文件文档目录。第二种方法以移交书为单位设置一个CAD总文件夹,再分设所移交专业的子文件夹,各专业子文件夹存储本专业的所有CAD文件和本专业的CAD文件文档目录。对设计说明、表格等文档格式的电子文件,可以单独设置一个文档文件的文件夹,存储本次移交的所有文档文件和所有文档文件目录,文件代号名称和文档目录格式与CAD文件相同。
⑧CAD竣工图必须将所采用的字体文件拷贝设置字体文件夹,附在CAD文件夹桌面上。
⑨CAD文件装载在优质光盘中,可读性必须达到100%。
特别提示
建设综合、监理文件材料扫描电子文件归档质量要求:
①文件材料必须组卷编页号才能进行扫描。
②必须采用黑白格式扫描,分辨率为200dpi,以gif或tif格式存储。
③1页文件存储1个扫描文件,以案卷号加页号设置扫描文件代号和名称(例如,第1卷:1唱1,1唱2,1唱3…,第二卷:2唱1,2唱2,2唱3…,至本卷最后页)。
④每卷扫描文件必须设置本卷扫描文件的文档目录,一行一页文件(例如,第一卷的文档目录:“计划批准文件1唱1,1唱2,1唱3…,至本卷最后页”),文档目录文件夹附在每卷扫描文件桌面上。
⑤每卷扫描文件设置一个文件夹(例如:第1卷、第2卷),存储本卷所有扫描文件和本卷扫描文件的文档目录。
⑥CAD文件装载在优质光盘中,可读性必须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