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题:感受晴天的魅力——小学五年级语文《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本课文,并能进行背诵表演。
2.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识字方法,识记5个生字、1个多音字,并且能够书写4个生字,利用字典及上下文进行词义理解,积累相关词汇。
3. 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所传达的情感,激励他们热爱生活与大自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深入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视觉材料,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提及唐代诗人李商隐对雨后晴空的描绘,并提到现代诗人戴望舒的作品,引入今天的学习主题《在天晴了的时候》。
2. 请学生朗读课题,分享他们的初步印象。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句子流畅,标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句。
2. 检查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要求朗读并识记。
- 请学生提出疑难字词,并进行讨论。
- 请同学们依次朗读,指导纠正。
3. 指导学生从诗的结构分析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进行交流。
三、再读课文
1. 默读全文,标出描写雨后景色的重点诗句。
2. 朗读全诗,体会其中的意境与美感。
四、作业
1. 用钢笔临写生字。
2. 读出诗文。
3. 抄写与诗有关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听写之前学习的词语。
2. 朗读全诗,让学生讨论文中描绘了哪些雨后晴空的美景,如小路、小草、小白菊和凤蝶等。
二、交待目标
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索这首诗,体验其中的意魂和文字之美,努力记住这首诗。
三、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一)引导学生逐句品读。
1. 请同学们朗读描绘小路的句子,并讨论为何小路显得既凉爽又温柔。
2. 激发想象力,描述脑海中的画面,尝试背诵这些句子。
3. 学习方法总结:
- 通过朗读理解词义。
- 展开想象以再现画面。
- 结合生活经验,丰富想象。
-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二)自学再讨论。
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阐述原因,鼓励结合关键字句深入理解和想象画面。
(三)引导学生举例其他雨后的景象,激励更多表达。
四、朗读与背诵全诗
五、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2. 模仿诗的风格,写下自己观察到的雨后晴空的景象,激发观察力与创造力。
标题:畅游自然之美——感受《在天晴了的时候》的诗意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的能力。
2. 通过自主学习和词语的积累,掌握5个新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并学会写出4个生字。同时,引导学生查阅字典,理解词语的含义。
3. 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深厚情感,激发他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感情朗读,从字词句的理解入手,探讨诗歌中传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感悟自然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课文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计划安排为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介绍诗人戴望舒,问同学们是否听说过他,并简要介绍他的背景。
2. 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目标——朗读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注重字音的正确和句子的流畅,标出不理解的生词。
2. 检查各生词的认读情况,通过指名朗读来纠正发音。
3.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结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感受。
三、再读课文
1. 默读整首诗,思考描写雨后的景物,并划出相关的词句。
2. 组织全班朗读,体会诗句的优美。
四、布置作业
1. 抄写新学的生字词。
2. 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深入研读,体会自然之美
1. 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找出描写雨后景物的相关句子。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所观察到的细腻景象。
3. 通过朗读,感受雨后世界的清新与美丽。
二、拓展思维,丰富想象
1. 让学生思考雨后天晴的美妙场景。
2. 引导大家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感受,增进对自然之美的理解。
3. 强调诗句中描绘出的明朗与风景的魅力。
三、品味诗句,增强背诵能力
1. 指导学生自由诵读,彼此分享感受。
2. 进行评议与集体朗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记忆。
四、总结全文
回顾学习内容,强调自然的美好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像戴望舒一样,观察和热爱生活,培养发现美的眼光。
五、作业
1. 以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2. 完成课后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热爱生活,珍惜与自然的每一次亲密接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