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理论意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剩余价值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表明:第一,为剩余价值而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动机和决定目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推动力。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即生产剩余价值,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本质,阐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剩余价值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表明:

第一,为剩余价值而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动机和决定目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推动力。从雇佣劳动者身上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也是资本主义区别于其他剥削制度的本质特征。

第二,追逐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过程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无不体现了资本追求最大限度剩余价值的目的和要求。

第三,剩余价值生产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也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和发展趋势。剩余价值的生产一方面使资本主义生产不断扩大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不断激化。特别是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不断加剧。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和私人占有的矛盾不断激化,这些都意味着,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活动在为资本家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着资本主义被新社会所取代的条件。(www.daowen.com)

(二)现实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特殊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例如资本循环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积累规律等,如果抛开制度因素,这些规律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第一,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对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资本运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首先,资本循环理论所揭示出的资本正常循环所具备的条件,要求生产者、经营者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尽可能排除或避免资本在生产和流通中遇到的障碍,提高劳动效率。其次,资本周转理论揭示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诸因素以及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等,深刻阐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速固定资本周转和流动资本周转对减少、避免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提高固定资本利用率,节约资金,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大意义。

第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它表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使用价值的生产必须同社会需求相协调,从而要求按照社会需要的比例把社会总劳动和经济资源分配到各个部门去。同时,它还表明,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任何市场经济国家生产发展本身都要求有不断扩大的市场,从而要求有不断增长的社会消费规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