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历史

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历史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想象和推理相结合,有利于我们引导学生回到具体的历史场景中,获得有关历史运动的体验,从而达到对历史的理性认识和理解。讲“原始社会”,如何理解半坡氏族使用弓箭是生产工具的一次重大改进,先引导学生。讲母系氏族公社,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原始社会”是中学历史教学开篇的第一节。教学中要注意调整教材,遵循思维规律,帮助学生理解。

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历史

了解历史需要想象,当然是合理的基于事实的想象。我们认识事物还有一种科学的方法,即逻辑推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地认识历史。在历史教学中,想象和推理相结合,有利于我们引导学生回到具体的历史场景中,获得有关历史运动的体验,从而达到对历史的理性认识和理解。

讲“原始社会”,如何理解半坡氏族使用弓箭是生产工具的一次重大改进,先引导学生。

师:以前是围猎,有了弓箭以后,狩猎方式变成了什么?

生:射猎。

师:射猎与围猎相比,进步在哪些地方?

生:可以节省人力,可以提高人的安全系数

生:可以大量获取野兽,提高生活水平。

生:吃不了,伤得轻的,可以圈养、驯化。

师:对,这将导致生产方式的变化,产生什么生产部门?

生:家庭饲养业和畜牧业。(www.daowen.com)

讲母系氏族公社,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师:为什么先是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占主导地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想一想?

生:妇女从事植物采集,比男子狩猎更有把握,狩猎往往空手而归。

生:妇女的生产更有保障。

师:在生活中呢?孩子最先确定的亲属是谁?

生:母亲!

师:对,那时婚姻实行族外群婚,人们一般都是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只能依母系血统来确定关系。这就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特征。

“原始社会”是中学历史教学开篇的第一节。这节课的思想教育目标是“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理解生产力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些都是抽象的历史规律表述,要使学生达到真正理解、认识到位,就离不开具体史实。在这节课中,我抓住两个难点,引导学生想象、思考,一是弓箭的使用导致生产方式的变革,二是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学生从具体的历史进程、历史事实中得到理解。

每当教学中遇到一些抽象的问题令学生一筹莫展时,我都启发学生想象实际情况,或者把自己想象成当时情况下的具体人物,从实例中获得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本来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我们的教材许多地方都是先给抽象的结论、概念,不考虑学生的思维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调整教材,遵循思维规律,帮助学生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