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港口物流生产的主要指标及意义

港口物流生产的主要指标及意义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港口客、货吞吐量是衡量港口生产任务大小的主要指标,是反映港口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进行港口规划、建设、劳动力配备和计划管理的主要依据。由于装卸自然吨不随货物流向和操作过程而变化,因此,装卸自然吨通常是计算港口装卸成本及其他一些指标的计量单位。也有统计平均舱时产量的,即在港装卸的船舶平均每一舱口每小时所装卸的货物数量。

港口物流生产的主要指标及意义

一、吞吐量

港口吞吐量分旅客吞吐量与货物吞吐量。旅客吞吐量是指报告期内经由水路乘船进、出港区范围的旅客数量,包括购买半票的旅客人数和乘旅游船进、出港区的旅客人数,但不包括免票儿童、船舶船员、轮渡和港区内短途客运的旅客人数,以及在本港下船登岸后又乘同一船舶出港的旅客人数。货物吞吐量是指报告期内经由水路进、出港区范围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包括邮件、办理托运手续的行李、包裹以及补给运输船舶的燃料、物料和淡水的数量。

港口客、货吞吐量是衡量港口生产任务大小的主要指标,是反映港口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进行港口规划、建设、劳动力配备和计划管理的主要依据。从它的组成、流向及流量的变化,又可反映出各港口之间的经济联系、港口腹地的范围及其生产配置和对外贸易发展等情况。

根据各港口实际情况与需要,一般都划分货类、流向、航线,内外贸和装(卸)货港等分别进行货物吞吐量统计。根据规定,货物吞吐量的计算方法为:

(1)自本港装船运出港口的货物,计算一次出港吞吐量;

(2)由水运运进港口卸下的货物(包括建港物资)计算一次进港吞吐量;

(3)由水运运进港口经装卸又从水运运出港口(包括船—岸—船,船—船)的转港货物,分别按进港和出港各计算一次吞吐量;

(4)凡被拖带或流放的竹、木排,在本港进行装卸(包括拆、扎排)者,分别按进、出口计算吞吐量;

(5)补给国内、外运输船舶的燃物料(不包括船用淡水及生活用品),计算一次出港吞吐量;

(6)对邮件及办理托运手续的行李、包裹,计算进港或出港吞吐量。

下列情况,不计算货物吞吐量:

(1)由同一船舶运载进港,未经装卸又运载出港的货物(包括原驳船换拖);

(2)由同一船舶卸下,随后又装上同一船舶运出港口的货物,或装船未运出,又卸回本港的货物;

(3)港区范围内的轮渡、短途运输货物,以及为运输船舶装卸货物服务和各码头之间的驳运量;

(4)港口进行疏浚,运出港外抛弃的泥沙。

二、装卸自然吨

装卸自然吨是进、出港区并经装卸的货物数量单位。1吨货物从进港至出港(包括水进水出、陆进陆出或只进不出、只出不进的物资,以及用于本港消耗的建港物资等),不论经过几次操作,均只计算一个装卸自然吨。

装卸自然吨和吞吐量一样都是港口装卸工作的主要指标,装卸自然吨与吞吐量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水水中转货物在港口进行换装作业时,水水中转每一装卸自然吨计二个吞吐量,而水陆中转则计为一个吞吐量。由于装卸自然吨不随货物流向和操作过程而变化,因此,装卸自然吨通常是计算港口装卸成本及其他一些指标的计量单位。

三、操作量

操作量指通过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所装卸、搬运的货物数量。它是反映装卸工作量的主要指标,计算单位为操作吨。在一个既定操作过程中,1吨货物不管经过几组工人或几台机械操作,也不论搬运距离的远近,或是否有辅助作业,均只计算一次操作量。凡属辅助作业性质,如同一库内的倒垛等搬移工作,一律不计算为操作量。

完整的操作过程是指货物由某一运输工具(船或车)到另一运输工具(车或船)或库场,即货物在船、车、库场任意两者之间所完成的一个完整的装卸搬运过程。它由舱内、起落舱、水平运输、库场(或车)内等若干道工序组成。

装卸自然吨、货物吞吐量和操作量之间的关系如表3-1所示。

表3-1 装卸自然吨、货物吞吐量和操作量之间的关系

四、操作系数

操作系数是指货物操作量与装卸自然吨之比,它是考核和反映港口装卸工作组织是否经济合理的主要指标之一,用以测定每吨货物在本港各作业区内的平均操作次数。

操作系数=操作量/装卸自然吨(www.daowen.com)

由于每吨货物通过港口至少要经过一次装卸,因此操作系数总是≥1。如果港口全部作业以直接换装方式进行,则操作系数=1;如果港口有部分作业以间接换装方式进行,则操作系数>1。

在一般情况下,在操作系数低的港口,直接换装比重就高,需要的库场容量相对减少,货物在港口进行换装作业所消耗的劳动量较少,换装成本也较低。但有时为了确保船期和提高车船装卸效率,或为了减少车船之间的相互等待所造成的时间损失,采用进库场的间接换装是更合理的,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故不能盲目追求操作系数的降低。

五、装卸工时数

装卸工时数是指报告期内装卸工人从事装卸作业的时间,以“工时”为计量单位。

装卸作业时间应包括配工后的准备时间、装卸作业时间、装卸完毕后的整理结束时间,以及法定班制时间内的工间休息时间,但不包括吃饭时间、各种等待时间和辅助时间,以及各作业区之间工人的互相调派或工人乘交通船至锚地、浮筒进行水上过驳作业的途程时间。

六、装卸工时效率

装卸工时效率是指报告期内装卸工人平均每一装卸工时所完成的操作量。

装卸工时效率=操作量/装卸工时数

七、船舶在港停留时间

船舶在港停留时间是指船舶从抵港开始至离港为止的全部时间,也称船舶停时或船舶在港停时。压缩船舶在港的停留时间,对航方来说加速了船舶周转、提高了船舶的运输能力,对港方来说加速了泊位运转、提高了港口通过能力,对双方都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

八、船舶停泊艘次数

船舶停泊艘次数指报告期内在港停泊船舶艘次的累计数。一艘船舶从进港时起至出港时止,不论是进行单装、单卸或装卸双重作业,不论是否移泊或移泊次数多少,均只计一次船舶停泊艘次,计算单位为“艘次”。

九、平均船时产量

平均船时产量指在港停泊船舶,平均每艘船每小时所装卸的货(箱)数。

平均船时量=船舶装卸货物货(箱)数/船舶作业船时总和

船舶平均每次在港停时、平均船时量这两项指标受船型变化影响大,故按船型分组计算更为合理。也有统计平均舱时产量的,即在港装卸的船舶平均每一舱口每小时所装卸的货物数量。

十、装卸作业货(箱)数

装卸作业货(箱)数指报告期内在港作业船舶实际装卸货(箱)数的累计数。

十一、泊船舶定额货(箱)数

泊船舶定额货(箱)数指报告期内在港停泊船舶的定额货(箱位)数之和。一艘船舶从进港时起至出港时止,不论是进行单装、单卸或装卸双重作业,不论是否移泊或移泊次数多少,均只计一次停泊船舶定额货(箱)数。

十二、作业船舶定额货(箱)数

作业船舶定额货(箱)数指报告期内在港作业船舶的定额货(箱)数之和。一艘船舶在港单装、单卸按一个作业船舶定额货(箱)数计算,装卸双重作业按两个作业船舶定额货(箱)数计算。

十三、船舶停泊总艘时

船舶停泊总艘时指报告期内船舶在港停泊时间的总和,由生产性停时、非生产性停时及自然因素停时三部分组成。

十四、码头泊位通过能力利用率

码头泊位通过能力利用率是指报告期内码头泊位实际完成的货物吞吐量与该码头泊位通过能力的比值。

码头泊位通过能力利用率=码头泊位吞吐量/码头泊位通过能力×1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