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理解

深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理解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搞好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还需要克服一些认识上的障碍。因而,在引进市场中,自始至终必须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切实实现计划与市场二者的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待计划与市场的问题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在较长时期里,实行过排斥市场作用的僵化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走上了引进市场使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正确道路。

深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理解

搞好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还需要克服一些认识上的障碍

第一,必须对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在理论上进行澄清。应该看到,由于多年来实行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而适应于这一体制的过时的计划经济观念与偏见,迄今仍然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有重要影响。例如,把计划经济等同于指令性计划;把强化计划性等同于搞无所不包的计划;把计划机制的加强,简单理解为采用更多的、更严格的行政手段,等等。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的核心,是把计划经济与市场机制价值规律作用,和企业适应市场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相对立。持这种观念的人,就把扩大市场调节视为是削弱计划经济,甚至认为是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显然,这些都是误解,因为犹如计划并不是只是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而是在某种形式下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一样,市场与市场调节及其机制也不是只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作为商品经济的机制,它也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并且可以用来作为实现计划调节的有效的杠杆。由于存在着这种认识上的模糊,造成了在一些地方,计划体制改革迈不开脚步,人们不是去大胆探索以市场来完善、充实和加强计划的调控功能,而是担心引进市场将冲击和削弱计划经济。而一旦在经济出现失控,提出加强计划功能时,人们就往往一方面采用收缩与限制市场,另一方面强化旧的行政性计划管理方法,而不是着眼于探索能实现市场与计划结合的调控方法。甚至是在经济周转与市场流通出现严重阻滞,在传统计划方法已经难以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矛盾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不能积极地去利用市场调节功能。可见,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从理论上进行澄清,除去陈旧的观念,树立与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关于计划与市场的新观念,是十分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第二,为了搞好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还必须对市场万能论在理论上进行澄清,同时要避免在对待市场作用上,脱离现阶段具体条件的理想主义

在改革僵化的传统体制中,往往容易泛起高估和夸大市场作用的思潮,像否认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无视市场调节的缺陷,无视我国市场发育滞后及由此出现的扭曲市场作用和逆调节等,特别是把市场调节作为改革的唯一目标和方向。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实践表明:市场从来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当前具体条件下我们引进市场,总会是正效应与负效应同时并存。此外,市场与计划的矛盾与摩擦,还将长期存在。因而,在引进市场中,自始至终必须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切实实现计划与市场二者的结合。例如放开价格,必须与形成和强化价格调控机制相结合;放手实行流通多渠道,必须与加强流通主渠道相结合;放活微观,真正把企业推向市场,必须与日常生产、投资、消费等活动的计划调控机制的形成和加强相结合;也就是说,改革自始至终要把引进市场调节与强化计划调节相结合,这就是我国改革的方向和改革的特征。因而澄清市场调节万能论的观念,确立起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观念,也是十分重要的。(www.daowen.com)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待计划与市场的问题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在较长时期里,实行过排斥市场作用的僵化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走上了引进市场使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正确道路。但一段时期在某些领域中有忽视计划功能,盲目扩大市场的倾向,在治理整顿中,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度强调计划而忽视市场功能的情况,在对待计划和市场上,总是不断表现出认识上的片面性。我们应该冷静地总结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认真加以记取。总之,我们要用唯物辩证法,全面地分析和认识下列范畴: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经济活力与运行秩序,增长速度与经济比例,等等,并且根据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的精神,正确处理上述矛盾,我们就可能做好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这一篇大文章。

【注释】

[1]原载《群言》1991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