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科学视角下贫困的解释

社会科学视角下贫困的解释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贫困观念、现象以及关于人们对贫困所持态度都带有历史、地域和文化的烙印。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现代意义的贫困观转变为以对物的占有为核心价值,但其仍然是社会分化和分层的另一种表达,而只是分化的标准出现了变化。马克思曾经用一形象的例子,对现代社会背景中对贫困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介绍了其社会性的本质。从社会学家的角度出发,贫困究其本质,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是人与人关系、地位的表达,它与文明共同生长。

社会科学视角下贫困的解释

贫困观念、现象以及关于人们对贫困所持态度都带有历史、地域和文化的烙印。在远古社会发展中,经济史嵌合于社会及其制度之中,而并非一个独立的活动领域,经济行为从属于个人地位的维护与提升,而非现代社会所盛行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其社会分化和分层也主要依托于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来展开。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现代意义的贫困观转变为以对物的占有为核心价值,但其仍然是社会分化和分层的另一种表达,而只是分化的标准出现了变化。

马克思曾经用一形象的例子,对现代社会背景中对贫困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介绍了其社会性的本质。他说,比如一所房子无论如何,如果它的周围也都是此种大小的房屋,则它可以满足社会关于住房的所有要求,然而如果它的周围突然出现一座辉煌的宫殿,在对比的情况下,这座房屋就显得非常可怜。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所房子和旁边的宫殿都不断扩大,并且宫殿的速度可能更大,拥有小房子的人可能就会不满意这样的局面,感觉被对比下来,被人看不起。[19]所以说贫困其实是相对的一个概念,具有社会性。由于我们的享受与需要都来源于社会,所以,对于享受与需要的标准都是从社会中来的,并非以满足其需要的物品来进行衡量,此种享受与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质,因此属于相对的。[20](www.daowen.com)

美国学者萨林斯认为:贫困并非指拥有少数量的财富,因为世界上最原始的人们拥有很少的财富,但他们并不穷[21]。那种以通过评价物质财富占有的多寡能否满足人类需要的贫困的描述,不是对贫困本质进行描述。从社会学家的角度出发,贫困究其本质,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是人与人关系、地位的表达,它与文明共同生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