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发展中国家反贫困的启示

发展中国家反贫困的启示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在印度,民族和宗教矛盾比较尖锐,在印度推进现代化、实行改革开发的进程中,现代因素与印度文化传统因素发生激烈碰撞,构成了印度战后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可以认为,全球人类最终能否消除贫困,能否实现全球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将最终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能否消除。

发展中国家反贫困的启示

从全球范围看,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1)贫困程度较重,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较多,贫困范围广,危害程度较重,影响较为深远,特别是那些十分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贫困状况惨不忍睹;

(2)主要以绝对贫困为主,贫困人口在生产上缺乏必要的物质生产条件,再生产难度较大;在消费上达不到最低收入水平,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贫困人口经常因食品匮乏和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而非正常死亡,尤其对儿童的危害更为严重;

(3)贫困发生率高,是大众化贫困,且具有长期稳固性,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5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较多,特别是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贫困发生率较高;

(4)贫困人口集中在农村,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导致城市和乡村的贫困人口比例有所不同,在发展中国家,乡村贫困人口在总贫困人口中占据极其重大的比例,比如印度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但是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三都居住在乡村。

发展中国家如此严重的贫困状况,其主要的贫困成因有:

(1)不利自然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看,发展中国家的自然条件不如发达国家,例如干旱在各大洲危害程度是不同的,欧洲干旱区面积仅64.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4%;而亚洲、非洲的干旱区面积都在1000万平方公里以上,分别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以上;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干旱面积也达数百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比重比欧洲高出一倍以上。(www.daowen.com)

(2)巨大的人口增长压力

在20世纪中叶,全世界的人口为25亿,但截止到2016年,全世界的人口已经超过72亿。如此快的人口增长速度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生产力没有得到较大发展的情形下,人口不断增多意味着人均社会财富的不断减少,一些人甚至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根据统计数据可知,近几年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粮食生产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左右,这一增长率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新增人口全部抵消了农业增长的成果,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有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问题最严重的是非洲。

(3)其他劣质性因素的负面影响

多数发展中国家是直接从封建社会走过来的,没有经过产业革命的洗礼,原先的土地制度、种族纷争、保守思想和落后观念成了阻碍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不利因素。例如在印度,民族和宗教矛盾比较尖锐,在印度推进现代化、实行改革开发的进程中,现代因素与印度文化传统因素发生激烈碰撞,构成了印度战后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3]

从印度和泰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案例综述来看,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确实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虽然在各国政府的共同努之下,其国内的贫困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其反贫困任务依然非常繁重。发展中国家没有发达国家那样健全完善的制度和政策,同时也没有雄厚的国家财力做支撑,所以造成一些国家的缓解贫困行动缓慢,措施不力,成效较小,这与这类国家的严重贫困现状是极不相称的。

可以认为,全球人类最终能否消除贫困,能否实现全球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将最终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能否消除。因此,在最终消除贫困的反贫困斗争中,一方面需要这些发展中国家真正重视本国的反贫困工作,并采取得力措施,另一方面也呼吁更多的发达国家和国际社会给予这些国家以更多的支持和优惠,帮助这些国家早日摆脱贫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