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影响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影响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常商品价格上涨后,由于替代效应,消费者转向相对便宜的其他替代品;由于收入效应,消费者相对“更穷”一些,以至减少对正常商品的购买。对闲暇商品的需求亦受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方面的影响。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影响

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会向后弯曲?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劳动供给、劳动价格即工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可以将劳动供给看成是闲暇需求的反面。因为在时间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劳动供给的增加就是闲暇需求的减少;反之亦然。二者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化关系。其次,劳动的价格即工资实际上就是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一单位时间的闲暇,意味着失去本来可以得到的一单位劳动的收入,即工资。于是,亦可以将工资看成是闲暇的价格。最后,在上述关于劳动供给及工资的重新解释的基础上,劳动供给量随工资而变化的关系即劳动供给曲线,便可以用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而变化的关系即闲暇需求曲线来加以说明,只不过后者与前者正好相反而已。换句话说,解释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现在变成了解释闲暇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前上斜。

我们知道,对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总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替代效应,一是收入效应。正常商品价格上涨后,由于替代效应,消费者转向相对便宜的其他替代品;由于收入效应,消费者相对“更穷”一些,以至减少对正常商品的购买。就一般的正常商品而言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使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现在来考虑闲暇商品的情况。对闲暇商品的需求亦受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方面的影响。先看替代效应。假定闲暇的价格即工资上涨,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闲暇这个商品现在变得更加“昂贵”了(其机会成本上升了)于是消费者减少对它的“购买”,而转向其他替代商品。因此,由于替代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呈反方向变化。这一点与其他正常商品一样。再来看收入效应,在这里闲暇商品完全与众不同。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对于一般商品,价格上升意味着消费者实际收入下降,但闲暇价格的上升却相反,意味着实际收入的上升。因为消费者此时享有同样的闲暇即提供同样的劳动量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将增加对商品的消费,从而亦增加对闲暇商品的消费。结果,由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的变化方向相同。这样一来,一般正常商品场合在同一方向起作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在闲暇商品场合却起着相反的作用。因此,随着闲暇价格的上升,闲暇需求量究竟是下降还是上升要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大小。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反之,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上升。这就意味着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www.daowen.com)

那么,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会不会超过替代效应?对一般商品(不仅是正常品,还包括一部分劣等品)来说,收入效应通常要小于替代效应。消费者消费的商品有很多种,而每一种只占消费者预算上的很小部分,而且具有很相近的替代品。因此,单种商品价格变动通常对消费者收入并不造成很大影响,而却非常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替代行为。例外的情况仅是所谓的吉芬商品。现在讨论到闲暇商品,情况却有所不同。消费者收入的大部分可能是来自劳动供给(当然还有一部分非劳动收入)。假定其他因素不变,闲暇价格即工资的上升会大大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因此,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较大。如果原来的工资即闲暇价格较低,则此时工资稍稍上涨的收入效应不一定能抵消,当然更谈不上超过替代效应,因为此时的劳动供给量亦较小,从而由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它等于工资增量与劳动供给量之乘积)并不很大;但如果工资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此时劳动供给量也相对较大),则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就很大,从而可以超过替代效应。于是劳动供给曲线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开始向后弯曲。

总之工资的提高使人们富足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人们会更加珍视闲暇。因此,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而又继续提高时,人们的劳动供给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