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攘外到内制胜,品类优化必先击破

从攘外到内制胜,品类优化必先击破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品类初期阶段主要的传播诉求是“引人”,而不是安内。当品类逐步走向成熟阶段,就要有意识地去抢占领导者概念,针对品类内竞争。生意背后的逻辑是品类思考,从安内必先攘外,到品类内之争,再到战国七雄、三足鼎立、楚汉之争、一统天下,这个过程中的阶段性把握就是一个企业主对趋势的判断,这里面有温度更有力度,所以,我们说战略与战术是一件事而不是几件事。

从攘外到内制胜,品类优化必先击破

品类初期,或者品类小的时候不适宜提领导者概念,这个时候品类内的企业一般也都是处在原点人群、原点渠道、原点市场的阶段。虽各有特殊,但差异大小而已。这个阶段的核心要义是:提炼品类价值,尽快打造出属于企业自己的标准品相产品出来。要首先传播品类价值,目的是让更多潜在顾客尝试,同时激发、扩大原点人群、原点渠道,以此找到原点市场,并逐步建立根据地

品类初期阶段主要的传播诉求是“引人”,而不是安内。当品类逐步走向成熟阶段,就要有意识地去抢占领导者概念,针对品类内竞争。需要注意的是领导者不仅要有优势,更要有强势——建立物理层面点位的优势,同时占领顾客心智层面认知的强势。这就要求企业在根据地建设阶段,有意识地去寻找、选择、积累,经营出属于企业自己的、足够的信任状,并准备好迎接来自品类内的对手。

企业的每个阶段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如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说就是: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要求企业主看得清、看得透。阶段性思考与全局性把握是伴随着生意的过程的全部的,要不你的阶段性可以无缝连接全局,要不你的全局思考可以统领阶段,否则都是顾此失彼。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把整体与部分分开来看,其实阶段与全局、战略与战术不是割裂的。好比诸葛亮隆中对,既有对全局的思考,也有阶段的任务。一个战略一定是可以指导战术的,甚至战术反过来可以滋养战略。你要看隆中对,一个字、一句话地读,你就会理解其中之逻辑之缜密、战略之统领、战术之落地。我把隆中对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咨询。

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www.daowen.com)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好的战略是可以指导战术的、也只有可以落地的到战术层面的战略,才是有效的战略。否则,就都是镜花水月,在侃大山。大忽悠不少、大家还是要擦亮眼睛,来区别对待的。

生意背后的逻辑是品类思考,从安内必先攘外,到品类内之争,再到战国七雄、三足鼎立、楚汉之争、一统天下,这个过程中的阶段性把握就是一个企业主对趋势的判断,这里面有温度更有力度,所以,我们说战略与战术是一件事而不是几件事。战术的勤奋不能掩盖战略的懒惰、同样高明的战略也需要可执行、可落地的战术支持。

没有不能落地的战略,不能落地的战略都不是战略,而是异想天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