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评测产业结构水平?

如何评测产业结构水平?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静态直观比较方法库兹涅茨、钱纳里、赛尔奎因等人通过研究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演进的经验事实,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和计量经济实证方法,总结出工业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高度的典型特征,从而提出了不同人均收入水平下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水平的标准。

如何评测产业结构水平?

(一)静态直观比较方法

库兹涅茨、钱纳里、赛尔奎因等人通过研究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演进的经验事实,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和计量经济实证方法,总结出工业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高度的典型特征,从而提出了不同人均收入水平下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水平的标准(见表1.1)。静态直观比较法就是将所考察地区或是国家的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或是与库兹涅茨“标准结构”、钱纳里“产业结构标准模式”、赛尔奎因和钱纳里模式等“标准结构”进行比较,用以判定所考察地区或是国家的产业结构所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水平。然而,这种与标准结构的产业比例关系进行比较的方法,在条件和时间比较接近的时候比较具有借鉴意义,但由于各国或是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产业结构水平必定有所不同,难以通过同一标准模式判定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程度。

表1.1 产业结构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二)动态比较判别法

动态比较判别法是用特定的量化指标作为产业结构系统的参照系,对所考察的产业结构水平进行判定。该方法可以通过结构相似性系数和结构变化值两类方法进行判定。相似判别法是通过比较两个产业结构系统的相似程度,根据两者的相似度对产业结构水平进行衡量,包括结构相似性系数,也称为夹角余弦法,以及相关系数法,即统计学中的相关系数;距离判别法是通过度量两个产业结构之间的“离差”来判定所考察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包括结构变化值等距离法。

结构相似性系数即夹角余弦法常采用Moore结构变化值来衡量,该结构变化值最初是由约翰·H.摩尔(1987)提出,这一指标借助了空间向量内积运算,以向量空间夹角为基础,将所有产业分为n个部门,构成一个n维向量,将两个时期内两个向量间的夹角θ作为表征产业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当某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发生变化时,其与产业向量的夹角就会发生变化,把所有夹角求和,则可以得到整个经济系统中的各产业的结构变化情况。设:

其中,向量Wt、Wt+1分别表示第t期、第t+1期n个部门各自所占份额构成的向量;Mi表示Moore结构变化值,θ表示Moore结构变化度数。若Mi数值偏小或是θ偏大,均说明产业结构变化程度大,反之则相反。两者的大小虽然能直观反映出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但不能分辨产业结构演变中的方向及趋势的变化。

产业结构偏离度常表示为:(www.daowen.com)

其中,根据古典经济学的相关假设,当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效率相同时(TL=0),表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TL≠0时,表明产业结构偏离了均衡状态,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

(三)指标法

指标法这一类方法通过建构一种或多种指标判定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高度。前两种方法都是比较的(相对的)、定性的、离散的,只能用于定性的、离散的判断。指标法恰恰纠正了前两者的缺点,它可被用于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的、连续的、定量的分析。这方面较为经典的理论有,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学说、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学说与钱纳里、赛尔奎因的经济发展阶段说。指标法适用性较强,既可用于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的连续分析,也可作为计量实证研究的基础数据。如,可以用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平方根加权平均值作为测度产业结构水平的指标(周昌林等,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