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1978年改革开放:20世纪后期的转型之路

1978年改革开放:20世纪后期的转型之路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8 年改革开放后,上海从工业改造和振兴开始,逐渐转变为经济结构调整。上海率先进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其中的标志性事件,包括1990 年4 月浦东的开发开放、2001 年10 月上海举办的APEC 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0 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以及2013 年9 月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以1978 年改革开放为肇端,上海从功能单一的生产型城市、计划经济城市和一个中国城市转型为开放的市场经济和多功能的经济中心城市以及国际大都市和全球城市。

1978年改革开放:20世纪后期的转型之路

1978 年改革开放后,上海从工业改造和振兴开始,逐渐转变为经济结构调整。上海不应仅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发挥其单一的经济功能,还应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最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发挥其多种经济功能的作用。

浦东开发开放后,1992 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1996 年,国务院进一步明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把经济、金融和贸易三个中心拓展为四个中心建设,上海从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转向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

上海率先进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20 世纪80 年代扩大企业自主权,进行行政性公司改革,撤销行业性企业主管局,建立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90 年代构建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要素市场以及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2000 年,上海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表1.5)。

表1.5 1990—2000 年上海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大事记

续表

资料来源: 周振华、陶纪明等《上海战略研究:历史传承 时代方位》,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年,99—100 页。(www.daowen.com)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上海再造通向世界和历史之桥,重新接续传统,融入世界,上海由此进入“再全球化”时代。其中的标志性事件,包括1990 年4 月浦东的开发开放、2001 年10 月上海举办的APEC 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0 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以及2013 年9 月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通过这些事件,上海不但成功重建了从商业文化的全球网络,而且在重建过程中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转身。上海再度回归到世界的视线之内,成为全球瞩目的、最具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之一(表1.6)。 [20]

表1.6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定位表述的变迁

资料来源: 屠启宇《谋划中国的世界城市:面向21 世纪中叶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8 年,63—64 页。

以1978 年改革开放为肇端,上海从功能单一的生产型城市、计划经济城市和一个中国城市转型为开放的市场经济和多功能的经济中心城市以及国际大都市和全球城市。

三次城市转型,前后相继,每一次都从根本上重塑了上海,再造了上海。 [21] 历史上曾经达到的高度和地位,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累积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制度,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上海所累积的巨大的城市能量和无远弗届的吸纳与辐射能力,注定上海在更高的起点、标准和层次上续写上海城市转型历史新的传奇。 [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