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巴华人:历史与现状

古巴华人:历史与现状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47年7月3日,西班牙政府签署法令,准许古巴雇用华工。而在这一阶段,古巴的蔗糖产量也稳步攀升。虽然华工对古巴蔗糖生产做出重大贡献,但是大多数契约华工处于奴隶地位,遭受雇主的残酷奴役和虐待,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清政府对拉丁美洲的华工问题不能置若罔闻。1873年,清政府派遣陈兰彬赴古巴实地调查华工状况,陈兰彬回国后向清政府提出了关于古巴华工遭受凌虐的详细调查报告,立即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轰动。

古巴华人:历史与现状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的西北部,与美国相距217公里,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面积11.45万平方公里。居民多为白种人、混血种人,其次为黑人。此地1492年为哥仑布所发现,1511年成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美西战争后被美国占领,1902年成立共和国。

古巴是加勒比海中的一个主要甘蔗制糖基地,甘蔗种植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古巴本地人口不多,劳力十分缺乏,在非洲黑奴贸易趋于衰落之际,作为契约劳工的中国人被运送到西属古巴与黑奴一起在白人经营的甘蔗种植园中工作。据记载:1838年英国商人骗运了一批广东台山人到古巴做苦力。1847年6月,500多名契约华工从厦门出发被贩运到古巴[1],华工在古巴、秘鲁和英属圭亚那的登岸,标志着拉美历史上为时20余年之久的所谓“苦力贸易时代”的开端。1847年7月3日,西班牙政府签署法令,准许古巴雇用华工。由于拉美各国缺乏劳力,贩运东方苦力遂成为当时西方殖民主义者和冒险商人牟取暴利的罪恶手段之一。1864年中西两国签订《中西和好贸易条约》,其中涉及西班牙可以雇佣华工到其属地工作。各国人贩商于是公开在广东、福建沿海多处设立招募站,用利诱、拐骗、强掳等办法贩运华工到古巴。华工出国时订有契约,一般以8年为期,每月工资银4元,期满可以获得自由。但事实上华工抵达古巴后即被卖入甘蔗种植园,虐待如牛马一般,契约到期后仍无法获得自由,转为帮工。在种植园的契约华工整天在监工的皮鞭下劳作,遭到奴隶般的役使和对待,过度疲劳和被虐待致死者无数,命运十分凄惨。按照当时条例规定,居住在古巴岛内的人出入必须携带古巴当局发放的“行街纸”,华工想领“行街纸”,则必须向古巴当局呈递由雇主发放的“满身纸”。碰到无良雇主,往往在华人契约结束后,拒绝发给“满身纸”,甚至勒索再立合同。

据统计:从1847至1874年的27年中,在古巴登岸的来自厦门、澳门、香港、汕头、黄埔的契约华工达126 008名(共143 040人,途中死亡的有17 032名),居拉美各国首位。1880年驻古巴领事馆开始登记核查华侨人数,驻哈瓦那总领事馆登记共有43 292人,其实在哈瓦那省的华侨只有9 902人,在马坦萨斯市的华侨达到19 601人,比那尔德里奥省2 473人,东省172人,圣克拉拉省10 707人,卡马圭省443人。驻古巴总领事刘亮源等人到任后,就华工受虐问题多次同古巴殖民当局交涉,按照在总领事馆登记注册的华工名单共计43 292人,不论契约期满或未满一律发给“行街纸”,承认华工人身自由和合法权利[2]

1865年至1866年,古巴奴隶贸易走到了尽头,最后两艘船运来的黑奴分别为145和1 443名,但与此同时,华工的进口却呈剧增态势。1866年达到12 391人,1867年更升至14 263人。而在这一阶段,古巴的蔗糖产量也稳步攀升。表7-1是古巴的奴隶进口量、华工进口量和蔗糖产量对照表,1874年已经高达768 672吨。华工的到来使得古巴的劳动力得以更新,成功缓解了因奴隶制终结而出现的劳动力危机,使种植园经济的上升势头得以延续。值得一担的是,1875年之后,随着奴隶贸易和华工输入双双走到尽头,古巴的蔗糖生产陷入普遍的低落,这显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因于劳动力的短缺。

表7-1 古巴的奴隶进口量、华工进口量和蔗糖产量对照表

(www.daowen.com)

(续表)

资料来源:[美]胡其瑜:《何以为家:全球化时期华人的流散与播迁》,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85页。

虽然华工对古巴蔗糖生产做出重大贡献,但是大多数契约华工处于奴隶地位,遭受雇主的残酷奴役和虐待,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清政府对拉丁美洲的华工问题不能置若罔闻。1873年,清政府派遣陈兰彬赴古巴实地调查华工状况,陈兰彬回国后向清政府提出了关于古巴华工遭受凌虐的详细调查报告,立即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轰动。1877年清政府和古巴宗主国西班牙重订了关于取消契约工制、改善华工待遇的《古巴华工条款》。1879年10月,清政府在古巴首府哈瓦那设立了总领事馆,第一任驻古巴总领事由陈兰彬奏派刘亮源担任,另外派遣陈霭廷出任驻古巴马坦萨斯市的领事。

古巴契约华工约有90%由甘蔗种植园主买下,其余则由经营烟叶、咖啡种植园、农庄、菜园、货栈、生产雪茄、靴鞋、帽子的工厂、炼铁、烧炭、木匠、石匠作坊、面包房、糕饼店、洗衣房、砖瓦窑、铁路、煤气厂和货船业的业主分别雇用。还有的由市政府用作扫街夫,或在私人家庭中充当侍仆、厨师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