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指标选取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优化方案

指标选取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1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 专利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类型,它主要反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和设计成果。为此,本书不仅选择发明专利比重这一指标,还选取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比重这一指标,力图全面反映LMT产业的专利情况。为此,本书选取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比重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这两项指标。

指标选取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优化方案

从本质上讲,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从系统角度对制造业各部门的技术创新进行抽象和描述的概念模型。为准确、客观评价中低技术产业各部门技术创新的真实状况,体现出LMT产业的技术创新相对于HMT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差异和比较优势,根据以上构建原则,本书设计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1所示。

该指标体系包括科技经费比重、专利、技术应用强度、技能强度、创新力度五个方面,共由11个具体指标组成,具体构成项目有如下几项。

1. 科技经费比重

科技活动有研发性活动和非研发性活动之分,科技经费也相应分为研发经费和非研发经费两种。其中,R&D经费投入一直是衡量技术创新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工业化初期,“干中学”、“用中学”曾是欧美国家许多企业技术积累的主要方式,时至今日仍是LMT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世界各国创新政策的制定逐渐向高技术产业倾斜,决策者非常看重R&D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非研发性的科技活动一度受到了冷落。随着人们对“技术创新”概念的理解逐渐深入,以“干中学”、“用中学”为代表的非研发性的科技活动将再次受到重视。为此,本书除了选择R&D经费比重作为测定科技投入的指标,还选择了非R&D经费比重这一指标。

表3-1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 专利(www.daowen.com)

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类型,它主要反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和设计成果。其中,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专业性的设计成果,但是这两种基于设计活动的专利与R&D并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发明专利则要复杂得多。通常认为,发明和创新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前者是指提出一种新产品或新工艺的想法,而后者则是首次尝试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有些时候,发明和创新又是紧密联系的,特别是在具体的行业背景下,发明可以在产业内迅速实现商业化应用,此时的发明即可视为一种技术创新。为此,本书不仅选择发明专利比重这一指标,还选取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比重这一指标,力图全面反映LMT产业的专利情况。

3. 技术应用强度

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购买国内技术等四项活动在历年的统计年鉴中都被称为“其他技术活动”。这些技术活动与R&D活动在性质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在知识经济时代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并不显著,甚至不能称为正式的创新。但是,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活动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以“干中学”和“用中学”为基础的增量创新和模仿创新,技术引进和购买国内技术的过程也就是将间接R&D收归己用的过程。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整体上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其他技术活动在国内的制造业中长期占有重要地位,对LMT产业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内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书以其他技术活动经费比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比重这两个指标对这类活动加以测度。

4. 技能强度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结构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技术结构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了该产业技术创新的潜力。作为技术创新的参与者和主要行为者,技术人才的数量对一个产业的技术创新具有直接影响。为此,本书选取了科技活动人员比重、科学家与工程师比重这两个指标。

5. 创新力度

目前,对技术创新的测度研究已逐渐转向寻找衡量创新的直接指标,新技术的采用和新产品的开发正是产业技术创新两种直接的重要形式。为此,本书选取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比重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这两项指标。另外,组织创新是创新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常常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系在一起,但长期的相关研究主要限于案例分析和大规模的组织创新调查,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本书选择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比重这一指标,力图对组织创新进行客观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