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质量管理的发展,是同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质量管理就是事后把关,在已生产出的产品中挑选出不合格品。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人费根堡姆和朱兰等人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又有了新的发展。质量管理从单纯的质量检验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并不仅仅是量的变化,而是从量到质的飞跃。同质量检验阶段比较,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工作范围和职能都扩大了。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的发展,是同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从工业发达国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所使用方法的发展变化来看,质量管理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质量检验阶段。时间大约是20世纪初。这一时期企业都把检验与生产分开,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质量管理就是事后把关,在已生产出的产品中挑选出不合格品。但不合格品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因此,这个阶段的质量管理不能解决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问题,它的作用是消极的。

第二个阶段是统计质量控制阶段。时间大约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控制图(美国人沃尔特·休哈特20世纪20年代根据数理统计原理提出的)对生产过程进行观察,当有不合格产品发生的可能时,控制图及时提供信息;根据信息,找出生产不正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这个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产品的验收大量采用了科学的抽样检验方法(美国人道奇和罗米格根据数理统计原理提出的),它既可以减少检验费用,又解决了破坏性检验的情况下对产品质量的判断问题。(www.daowen.com)

第三个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人费根堡姆和朱兰等人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们认为,质量管理应该冲破传统的、局限于制造过程的框框,把管理范围由制造过程扩展到所有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因素,把预防不合格品的措施渗透到所有对产品质量有关的环节(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供应、设备的维修、职工的技术培训以及产品的销售使用都从不同方面影响产品质量),把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和统计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以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一经提出,为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所接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又有了新的发展。

质量管理从单纯的质量检验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并不仅仅是量的变化,而是从量到质的飞跃。同质量检验阶段比较,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工作范围和职能都扩大了。同时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并不是对前一个阶段的否定,而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的丰富与发展,从而使质量管理日趋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