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夏草原资源调查及变化情况

宁夏草原资源调查及变化情况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治区草原工作站总体负责全区草地资源清查的组织实施,编制全区总体工作方案,制定技术规程、调查工作底图及普查标准,培训技术人员。2018年由农牧厅草原站主持、自治区农业勘察规划设计院参加,对宁夏境内草原进行了第二次调查。表2-3-22018年草原资源调查面积表三、草原资源变化两次草原资源调查结果对比显示,宁夏草原资源有以下变化。

宁夏草原资源调查及变化情况

一、第一次调查

1981—1983年,由自治区农牧厅畜牧局主持,宁夏农业勘察设计院、宁夏农学院、各地市县畜牧站、草原站、兽医站等单位参加,采用现场调绘的方法,完成了宁夏草原资源第一次调查。据调查报告显示,宁夏天然草场面积301.32万公顷,占宁夏国土面积的58.1%。草原区划为11类52个植被组353个草原型。11个草原类型,分别是草甸草原类、干草原类、荒漠草原类、草原化荒漠类、干荒漠类、低湿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灌丛草甸类、灌丛草原类和疏林类。

荒漠草原类和干草原类是宁夏草原植被的主体,草原植物共有1 788种,分属128科612属。其中:饲用牧草1 290种,优良牧草180余种。

表2-3-1 1983年草原资源调查面积表

二、第二次调查

2017年3月,根据国家农业部印发《全国草地资源清查总体工作方案》的通知,农牧厅成立了草原清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并完成清查工作任务。自治区草原工作站总体负责全区草地资源清查的组织实施,编制全区总体工作方案,制定技术规程、调查工作底图及普查标准,培训技术人员。2018年由农牧厅草原站主持、自治区农业勘察规划设计院参加,对宁夏境内草原进行了第二次调查。为确保清查工作高效、有序、顺利开展,结合宁夏实际,统一工作进度,指标、方法、流程和标准,普查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地面定位系统(GPS)和遥感信息系统(RS)为主要技术手段,在进行野外路线调查与样地监测的基础上,构建草地分类体系、草地沙化、退化分类体系,建立不同遥感解译标志,通过解译获取草地资源状况。包括制作遥感调查、地面调查、入户调查和内业汇总四个环节。

2018年,调查结果宁夏草原面积为208.80万公顷,占宁夏国土总面积的40.2%。其中:天然牧草地145.60万公顷,其他草地63.20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5.43%。本次草原分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草地分类(NY/T2997—2016)》为标准,共区划为山地草甸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类、低地草甸类四大类、130个草地型。

表2-3-2 2018年草原资源调查面积表(www.daowen.com)

三、草原资源变化

两次草原资源调查结果对比显示,宁夏草原资源有以下变化。

(一)植被盖度提高

于禁牧封育、退牧还草、退耕还草等工程的实施,采取自然封育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大草原生态修复,草原植被恢复加快,草原生态环境极大改善。2020年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51%,比禁牧封育前(2003年前)的35%,提高了21.51个百分点。

(二)草原面积逐渐减少

1983年第一次草原普查结果,宁夏有草原面积301.41万公顷,占宁夏国土总面积的58.1%。2018年调查结果,草原面积208.80万公顷,占宁夏国土总面积40.2%。35年来草原面积减少了92.61万公顷,占比下降了30.73%,每年平均减少2.65万公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草原开垦为农地、植树造林变为林地、工程项目建设占用草原等。

(三)草原仍然退化

宁夏地处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草原类型主要为荒漠草原类。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植被组成单一、土质疏松等自然因素,草原植被生长受限。同时天敌减少,导致草原鼠害、虫害严重,使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退化的表现为牧草的产量和质量下降,优良牧草减少,毒害草和劣质草增多,土地沙化,综合植被盖度不高,植被群落出现退化指示植物。据2018年草原监测数据,退化草原占草原总面积的88.1%,其中:重度退化面积占35%,中度退化占27%,轻度退化占2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