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水利渔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水利渔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利渔业不仅为职工开辟一个致富新领域,克服“渔水矛盾”,促进水利、水产两大行业的协调发展,而且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动物蛋白质不足是我国食物结构中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水利渔业的发展,可充分利用兴建水利工程形成的新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为库区群众提供新的就业机遇。因此,水利渔业必将成为全国淡水渔业的重要支柱和淡水渔业持续发展的后劲和希望。

水利渔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水利渔业是随着大规模水利建设发展而衍生的一门新兴产业。发展水利渔业,有利于综合利用水资源,有利于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管护范围内的水土资源优势,有利于全方位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有利于发展水利经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开展渔业生产,具有节水、节粮、节能和节约土地等多种优越性。水利渔业不仅为职工开辟一个致富新领域,克服“渔水矛盾”,促进水利、水产两大行业的协调发展,而且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1.为优化人类食物结构做出了贡献

营养学者认为,人类对蛋白质的消费量是衡量食物结构优劣和营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人均蛋白质每日摄入量虽达67g以上,但其中动物蛋白质为6~7g,仅占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日摄入动物蛋白质50~70g的水平,与世界人均日摄入动物蛋白质23~24g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动物蛋白质不足是我国食物结构中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解决动物蛋白质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大力调整动物性食品生产结构,在发展畜牧、农副、饲料加工业大力增加肉、蛋、奶的同时,向淡水、海水索取食物。据统计,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1998年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已达到31.3kg。水利渔业作为渔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优化人们食物结构做出了贡献。一般说来,水利渔业范围内的养殖水域水质较好,污染较少,生产的水产品质量较高,投放市场更易受到人们普遍的欢迎。

2.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据有关资料分析,1980年全国农业总产值1923亿元中,种植业占75.7%、林业占4.2%、牧业占18.4%、渔业占1.7%,到199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24588亿元中,种植业比重下降为56.4%、林业为3.3%、而牧业和渔业产值比重明显增加,为31.0%和9.3%。其中渔业产值比重是1980年的5.4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并对提高农民收入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利渔业作为渔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为库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www.daowen.com)

新中国50年来,全国水利建设成绩巨大,效益显著。但是,随着兴修水利,淹没、占用了大量土地,改变了生态环境,农业耕地减少,原有水产资源受到影响或破坏,在库区移民安置上,需付出重大代价。淹没良田和移民问题已成为能否进一步快速发展水利的制约因素。水利渔业的发展,可充分利用兴建水利工程形成的新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为库区群众提供新的就业机遇。据部分典型资料分析,新的水产资源繁衍所创造的财富和水产品可补偿或部分补偿淹没损失,养殖鱼类甚至超过原有水产捕捞的水产品。因此,有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通过组织库区群众,采用承包、租赁、合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水库渔业,为库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水利渔业是淡水渔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逐步从资源捕捞为主转向以人工养殖为主。据农业部统计资料,1950年全国淡水产品产量36.6万t,捕捞产量占80%,养殖产量只占20%。到1998年全国淡水产品产量达1550万t,捕捞产量的比重下降为16%,养殖产量的比重上升到84%。养殖产量净增180倍。

近十几年来,淡水渔业中人工养殖的增长,除水库与湖泊养殖外,主要是池塘养鱼的迅猛增加。从1980年以来,全国每年平均以100万亩(6.7万hm2)池塘养鱼水面递增,进入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又以200万亩(13.4万hm2)水面加速增长。但养鱼池塘一般多在平原耕地开挖,在我国人多地少、耕地不多而粮棉需求量大的国情下,如继续扩大池塘水面,将难以满足粮棉的要求。

目前我国水库可养鱼水面200万hm2,仍有20%尚未利用,灌区中的塘坝、渠道及滨海围垦滩涂等亦可发展水产养殖。今后随水利建设的持续发展,水利工程形成的新水域还将继续扩大。因此,水利渔业必将成为全国淡水渔业的重要支柱和淡水渔业持续发展的后劲和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