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收入与需求的关系图解

收入与需求的关系图解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收入与需求的关系收入与需求的关系大体上可用图2-10来表示。第二阶段,随着收入的增长,曲线递增上升,这意味着需求的增长幅度大于收入的增长幅度,开始消费该高档消费品。第三阶段,随着收入的增长,需求也继续增长,但此时需求的增长幅度已经变得小于收入的增长幅度,消费该商品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需。

收入与需求的关系图解

(一)收入与需求的关系

收入与需求的关系大体上可用图2-10来表示。图中表示商品需求量与收入的关系曲线称为恩格尔曲线。一般有三种情况:①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也增加,且需求量增加幅度大于收入增加幅度,这类商品是高档消费品,如图2-10中的a图所示;②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也增加,但需求量增加幅度小于收入增加幅度,这类商品是生活必需品,如图2-10中的b图所示;③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减少,这类商品是低档消费品,如图2-10中的c图所示。

图2-10 收入与需求的关系

(二)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与其收入变化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商品属于高档消费品、生活必需品还是低档消费品都是相对的,同一种商品,对高收入的人来说可能已是低档消费品,而对收入很低的贫困人口则可能还是高档消费品。对同一个消费者而言,同一种商品在其收入增长的不同阶段的地位可能差异很大,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原来的高档消费品将依次变为生活必需品乃至低档消费品。这种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提高而发生的变化关系,可借助图2-11来加以说明。

图2-11 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与其收入变化的关系

第一阶段,曲线与横坐标重合,这意味着该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太低,根本买不起该商品,消费该商品对其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第二阶段,随着收入的增长,曲线递增上升,这意味着需求的增长幅度大于收入的增长幅度,开始消费该高档消费品。第三阶段,随着收入的增长,需求也继续增长,但此时需求的增长幅度已经变得小于收入的增长幅度,消费该商品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需。第四阶段,随着收入的增长,需求不再增长,视商品的可替代性如何有两种趋势:如果该商品具有不可替代性,该商品的需求量就将趋于平稳;如果该商品可以被其他(较高档的)产品所替代,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将趋于下降。(www.daowen.com)

(三)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和恩格尔曲线

19世纪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E.Engel)根据经验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的观点是: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家庭总收入中或家庭总支出中食物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食物支出的比例逐渐降低;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食物支出比例逐渐降低。这一规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用公式表示如式(2-15)或式(2-16)。

根据恩格尔定律可以得出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2-17):

某个家庭或某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该家庭或该国家越贫穷;反之,相反。在恩格尔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也根据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不仅在食物支出方面存在递减的现象,在其他的生活必需品支出方面也存在类似现象。如果将恩格尔定律用图像来表示,就能得到恩格尔曲线(图2-12);如果将各国或家庭的具体数据绘成图,就可得到各国或家庭的实际恩格尔曲线。

图2-12 恩格尔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