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目标阶层的统计变项分析

目标阶层的统计变项分析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整体品类指数相当于各区隔的CDI,即品类在该区隔发展的相对值,与前述CDI不同的是,前者是以地区为区隔加以分析,而在对象阶层分析中则以对象区隔加以分析。指数低于100,表示品类在该区隔的使用大约低于平均值。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品类、品牌及竞争品牌在各统计变项区隔的使用状况,亦即掌握消费者的轮廓与结构。

目标阶层的统计变项分析

根据表6-2,各栏显示的意义为:

(1) 人口比率为整体人口在区隔下的分布状况,对行销及媒体的意义为销售潜力空间,即针对该区隔最高可能获致的消费者比率。媒体目标对象定义在较大区域,可以面对较大的空间; 反之,将目标对象定义在过于狭小的区隔,即使在该区域获得极高占有率,相对整体市场,也只是微不足道的比率。

(2) 整体品类使用比率,代表各区隔的品类使用状况,在各区域使用平均的状况下,各区隔的使用比率与人口分布比率应该大约相当,即指数大约为100。

(3) 整体品类指数相当于各区隔的CDI,即品类在该区隔发展的相对值,与前述CDI不同的是,前者是以地区为区隔加以分析,而在对象阶层分析中则以对象区隔加以分析。

指数高于100,表示品类在该区隔的使用高于平均值。

指数相当于100,表示品类在该区隔的使用大约等于平均值。

指数低于100,表示品类在该区隔的使用大约低于平均值。(www.daowen.com)

指数的高、低或相当的认定,通常以5为单位的约数认定,即95~105认定为相当,低于95可以解释为低,高于105称为高,而在5之内的差距则被认为不显著。

(4) 品牌使用比率为品牌各区隔的使用比率与整体品类使用比率意义相同。

(5) 品牌使用指数相当于品牌在各区隔的BDI,不同于地区BDI的是,品牌指数是以整体品类使用比率为比较基准,目的是与整体品类作更精确的比较,对比较结果的解释与前述品类指数解释相同。

(6) 假设B品牌为主要竞争品牌,则B品牌的使用比率及指数代表竞争品牌在各区隔的使用比率,以及相对于品类与品牌在各区隔的强势与弱势。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品类、品牌及竞争品牌在各统计变项区隔的使用状况,亦即掌握消费者的轮廓与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