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KIBS企业组织学习中的管理启示

KIBS企业组织学习中的管理启示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KIBS企业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程序惯性和资讯惯性的破坏作用,建立相应的动态管理机制以应对企业内部所产生的这两类知识惯性,尽量减少程序惯性和资讯惯性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切实保障企业自身绩效的稳步提升。

KIBS企业组织学习中的管理启示

第一,KIBS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对外在智力资本的利用,或者存在过多地“借用”外部思想的不良现象,然而企业为了长远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这两种组织学习方式,着重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KIBS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过程中比较注重利用类似于产学研合作、企业间联合开发等外部智力资本,由于这类外部智力资本往往能产生相对短期的运营绩效,所以企业往往会采用利用式学习方式对现有知识采取深度开发或重复使用,以此来完善现有产品知识、流程等,提升现有服务能力,拓展现有市场,进而提高服务企业绩效。当然,这也从侧面说明,我国的KIBS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复制”已有产品,“借用”外部思想或创意等不良现象。KIBS企业不能忽视企业的探索式学习这种组织学习方式。探索式学习尽管是试验性的、冒险性的,具有一定的风险存在,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只要与企业的战略绩效密切结合,就能使企业跨越组织边界,吸收更多的新知识或新创意,开拓更为宽阔的市场,赢取更多的发展空间,进而提升企业的长远竞争力,增加未来的企业收益。

第二,KIBS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应极力避免诸如惯例处理问题的程序、条条框框的制度程序、一些潜在的办事规则和审批程序等程序惯性的破坏作用,同时在服务创新过程中,必须加强企业内外的团队协作,拓展知识源的来源渠道,以及新知识的获取途径,防止资讯惯性所产生的破坏作用。程序惯性对服务企业绩效的总影响效应值为-0.32,由此可见,程序惯性阻碍服务企业绩效提升的影响作用远远高于资讯惯性对服务企业绩效的阻碍作用,企业在组织创新、市场拓展、日常经营等过程中,必须首先打破陈规条框的束缚,建立一套紧密围绕市场动态变化的服务开发流程和管理机制。资讯惯性对服务企业绩效的总影响效应值为-0.17,比程序惯性对服务企业绩效的阻碍作用要小,而且不会通过探索式学习对服务企业绩效产生阻碍作用,只会通过利用式学习间接阻碍服务企业绩效,但是这种间接影响效应所占的比重为23.53%,也不容忽视。主要因为探索式学习活动特征与资讯惯性之间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冲突性,因此资讯惯性并不能通过探索式学习来间接阻碍服务企业绩效的提升,实证所得出的这个结论与管理实践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是相一致的。

第三,KIBS在经营过程中,以往成功业务的经验或具有丰富经验的项目负责人对KIBS企业绩效的提升能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经验惯性不但不会阻碍服务企业绩效的提升,反而会通过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促进服务企业绩效的提升,这与原先假设正好相反。这表明KIBS企业在经营过程和服务创新过程中,还是比较依赖以往的经验惯性。尽管严格来讲KIBS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往往具有独特性、定制化的特点,但是其所属行业和客户企业的要求会呈现出一定的共性,这就导致KIBS企业为了节省研发费用,开始借用类似于制造业中批量化生产的思想,为某一大类客户企业提供相似的产品或服务,于是KIBS企业以往的成功经验就可以“复制”到新的市场和业务中去。随着成功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KIBS企业能够“复制”和使用的经验资本也就越来越丰富,最终促进了自身绩效的提升。(www.daowen.com)

第四,KIBS企业必须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和学习机制,不仅要消除诸如条条框框、逐层审批等潜在程序惯性的束缚,同时还要积极培育研发人员和研发团队,或是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努力拓展企业研发所需的资讯来源。KIBS企业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程序惯性和资讯惯性的破坏作用,建立相应的动态管理机制以应对企业内部所产生的这两类知识惯性,尽量减少程序惯性和资讯惯性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切实保障企业自身绩效的稳步提升。与此同时,KIBS企业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内部的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机制,通过对组织机构的优化来制定适合这两种机制发挥作用的组织规则,正确处理是对现有技术和业务领域知识的获取、传播、整合和应用的学习,还是对新技术和未来业务领域知识的探索、试验、尝试和创新的学习。同时,企业还要构建有效的新旧知识管理机制,明确是对现有知识的重复利用和深度开发,还是对新知识的积极尝试和勇敢试验,切实推进企业的组织学习活动,从而提升企业绩效。并且在此基础上,重视对企业经验惯性的保护和开发,通过企业内部的组织规则和知识管理机制,将企业在以往成功业务上所积累的经验惯性进行深度挖掘或勇敢试验,充分发挥其对服务企业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