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优化劳务移民治理模式,提升效率和合规性

优化劳务移民治理模式,提升效率和合规性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全国各地的劳务移民社会治理模式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并没有全国的顶层设计,影响了治理效果的发挥。这反映出目前中国大陆移民治理方面相关法律的缺失,而这又直接导致实际工作中的不规范及违规现象。(三)治理效率不高目前中国大陆主要借助于各种证件的办理实现对移民信息的登记汇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方面的治理。有鉴于此,他们提出通过减少证件数目、降低证件办理成本、简化办理程序以提高治理效率。

优化劳务移民治理模式,提升效率和合规性

目前全国各地的劳务移民社会治理模式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并没有全国的顶层设计,影响了治理效果的发挥。

(一)治理理念落后

中国的行政管理中素来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工作人员往往以治理者甚至统治者自居,而将工作对象视为被治理者或被统治者。由此将本应服务于民的治理带向公众的对立面,就不难想象了。2003年,“孙志刚事件”[8]可谓将移民治理背离公众利益的趋势拉向巅峰。此后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移民治理模式也得到了相应的革新,开始强调对移民的治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但实际过程中,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仍比较普遍,移民的人格、权益并未充分得到相关部门的尊重和维护。

(二)缺少相关立法(www.daowen.com)

改革开放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劳务移民的规定,如1985年公安部颁布的《关于城镇暂住人口治理的暂行规定》,1998年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当前户籍治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1999年开始实施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治理办法》,2003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2004年实施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治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2006年制定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9年施行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等。虽然这些规定都具有不同层次的法律效力或行政效力,但皆没能上升到人大立法层面。这反映出目前中国大陆移民治理方面相关法律的缺失,而这又直接导致实际工作中的不规范及违规现象。

(三)治理效率不高

目前中国大陆主要借助于各种证件的办理实现对移民信息的登记汇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方面的治理。这种以证管人的模式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有学者指出,证件式治理偏离移民自身利益是该类治理模式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按照他们的解释,证件的办理势必要求移民支付一定的费用,而移民之所以选择流入城市多半是为了谋求经济利益,于是二者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再者,绝大多数的移民都是从事薪酬相对寡薄的工作,出于节约流动成本的考虑,不少人往往会选择避过相关部门,而不办理某些证件。除此之外,对证件办理认识不足也是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之一。有鉴于此,他们提出通过减少证件数目、降低证件办理成本、简化办理程序以提高治理效率。[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