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公司安全规章制度保障员工安全

公司安全规章制度保障员工安全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全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基本问题,其重要性无须多言。可见,孔子对人身安全的重视是胜过其他任何东西。公司为了保障员工安全,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这在《日常规范》中也有体现。“安全问题不可商量”是方太哲学中的“三不商量”之一。在非吸烟区吸烟更是会给生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忠诚的态度其次来自于安全感。

公司安全规章制度保障员工安全

安全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基本问题,其重要性无须多言。《论语》里面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可见,孔子对人身安全的重视是胜过其他任何东西。《弟子规》中也讲,“身有伤,贻亲忧”,可知人身安全还关系到一家人的幸福。儒家讲“仁义”,仁是以人为本,义是合宜与原则。公司为了保障员工安全,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这在《日常规范》中也有体现。例如:在安全生产方面要求,“员工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在交通安全方面要求,“自行车进出公司大门,在缓行区内骑车者应下车推行;汽车摩托车、电瓶车等车辆进出公司大门,在缓行区内限速10公里/小时,公司内直行道路限速30公里/小时”。在信息安全方面要求,“员工不得通过使用移动存储设备、邮件等手段泄漏或盗取公司的商业机密”等。

“安全问题不可商量”是方太哲学中的“三不商量”之一。在公司内,安全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除生产、交通、信息、财产之外,更包括人身安全与健康。公司定期组织员工体检,并开展多种文体活动提高大家的身体素质。对健康有害的生活习惯,公司希望能帮助大家逐渐改掉。《日常规范》明确规定,“禁止在非吸烟区吸烟”,其实吸烟有害健康是常识,抽烟的同事尽早戒掉这一不良生活习惯是利人利己的善事。在非吸烟区吸烟更是会给生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方太强调对员工的教育,并不是强求员工,而是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做好本职工作。

面对员工经常跳槽的问题,这在某些人看来,就是不忠诚的表现。有不少创业初期的公司,员工的离职率比较高,呈现忠诚度较低的现象。这让老板们非常痛苦,不知道怎样才能留住人才。

对此,茅忠群认为,方太儒家管理思想首先提倡企业家要“中学明道”,唯有明了道,才能大道至简,以道御术,才能轻松面对各种具体问题。他认为,对于如何做好企业管理才能留住人才,有的人还是着急了些,总想着有没有一帖药能够立即搞定。有本中医养生的畅销书叫《求医不如求己》,书中说如果自己生病了,与其把自己的身体完全交给不了解自己的医生治疗,还不如自己学点基础知识与技能,依靠自己治疗效果更好。另一层意思是应该治未病,平时注意养生和保健,打好身体基础,就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其实做企业也是同样,企业自身的问题,只有自己最了解,只有自己才能更好地解决。同时,企业必须从基本功开始,不断夯实基础,组织才能更加健康。

关于所提到的离职率高的问题,其实背后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茅忠群认为,离职率高主要跟以下因素相关:企业的发展前景,个人平台与职业发展,薪酬福利,激励机制,企业文化,领导和上级的人品领导艺术,企业所在地的生活环境等。因此,他认为从短期措施上来看,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连问五个为什么,做一下鱼刺图分析,找出关键原因,做出改进。当然,方太也有个通用框架“两要五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系统性地增进组织健康的长期措施,从而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

其实说到底,员工忠诚敬业是一个结果,是员工对公司的回报,是公司善待员工的结果,也是公司努力为员工着想的回报。

几年前,我去温州的时候,当地很多老板把职业经理人兔子,我问原因,他们说“整天跳!”似乎是职业经理人的忠诚度伤透了他们的脑筋。

现在,很多老板和领导人在招人的时候,更关注忠诚度问题。最常见的说法就是“一盎司忠诚胜于一磅智慧”,还有一种说法,叫“忠诚胜于能力”。没有忠诚,能力越强,对组织的摧毁力越强。(www.daowen.com)

现实中,忠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不断上演着因为“不忠”而导致的纷争悲剧。关于社会中个人的忠诚话题在这里不讲,组织里的故事则更耐人寻味:国美内部的黄陈之争,创维当年的营销系统经理人团队大辞职,2000年前后华为的高管辞职创业潮,真功夫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之争等。在对这些事件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多少少掺杂了关于职业经理人、合作者、家庭夫妻之间或亲人之间的忠诚问题。

这种现实令人尴尬,忠诚是谁都喜欢的,没有人不喜欢忠诚,可是,忠诚又是最富争议的,一般人不会说自己不忠诚,都会说别人不忠诚。

问题在于,忠诚度从哪里而来呢?我们不断地强调忠诚就能够获得足够的忠诚度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喊“需要忠诚”,带不来忠诚度;喊“我很忠诚”,也不能带来忠诚度。重金是否能换来忠诚度?恐怕很多人的回答是否定的。挖来的人留不住,这已经成为很多老板心中的隐痛。浙江一个家具公司在2012年初的一个月内曾经历了三位总监级人物的来来去去,得出的结论是:外面来的人没有忠诚感。

忠诚,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体现在持续的行动上,特别是体现在关键的行为上。比如古人就曾提出“危而辨其忠”的观点,也就是说,出现危机的时候才能看着这个人是否忠诚。我们在日常的企业行为中,不可能整天拿危机来试探这个人是否忠诚,我们的要求是能够在日常的行动中体现出主动自发的行为,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正面作用,不是整天靠强硬的制度来推动,或者靠面对面的监督来完成工作。

忠诚,就是在没有人监督、没有人看管的时候,依然坚守自己的底线、自动自发的工作。

忠诚的态度首先来自内心的强烈认同,认同感越强,忠诚度越高,用中国的传统话说,就是“我认你这个人,我认同这家组织”,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是也。史玉柱当年从巨人集团落难败走的时候,他的几个高管依然追随在身边,这就是对史玉柱本人的强烈认同,认的是史玉柱这个人,知道他一定会带他们走出困境,也相信史玉柱会东山再起。

忠诚的态度其次来自于安全感。也就是说,追随者,或者员工,需要一种安全感,也就是说跟着你靠谱。如果你不靠谱,不知道你会不会成就他们,不知道你会如何对待他们,那么这些人要么选择离开,要么就选择与你“周旋”。按理说,太监对皇帝应该够忠诚了吧,因为没有皇帝,他们也就失去了一切,可是为什么他们还常常要阴谋废立皇帝呢?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或者担心人身会受到伤害,因此缺少安全感有时会让人走向极端。

领导人身边的人发生背叛,往往是源于这些人可能感到安全感不够或者意识到危及自己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他们或者觉得你没有希望了,树未倒,猢狲先散了;或者觉得你靠不住了,就开始寻找新的主人或领导者。因此,让身边的人或追随者有安全感是很重要的,不能整天在部下或追随者面前说更多消极或者泄气的话,或者不断透露出影响他人安全感的言语,而这往往是一语惊起千重浪。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先沉不住气,你先散布消极信息,你身边的人能不崩溃?你这个主心骨都不能主心了,忠诚也就随之崩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