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现经济规模的比例性优化方案

实现经济规模的比例性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由于后面这些因素随着产量的增大本身也趋向于被耗尽,而复杂性却稳定增加,所以,看上去规模不经济必定迟早会超过规模经济,并在这一点之后占优势。导致规模经济的力量与导致规模不经济的力量在AC曲线的最低点上平衡;后者在该点的右侧占优势。在这一产量上,复杂性的影响已经在起作用,并且因为它本身是一种在最低点上导致较高成本的力量,所以导致规模经济的另一些影响也必定存在,它起一种抵消作用。

实现经济规模的比例性优化方案

现在让我们转向AC曲线最低点右侧的行为分析上。此时,比例性问题在曲线上是否上升,以及如果是,那为什么会上升,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再次严重歪曲了实情。

对于纯粹竞争理论来说,这一问题是至关重要的。[18]因为除非曲线上升,否则厂商的数量就是不确定的,而不是纯粹竞争所要求的“大量”。有广泛影响的比例性问题,其所造成的后果是将效率与规模相分离;面对这一后果,刚刚断言“这些事情(比例性与规模)必须被强迫分开”的奈特教授又说,它们并不能被分开[19]——这是一种权宜之计,应当指出分开的原则是错误的。

卡尔达先生也面临相同的困难,但他却试图在比例性的规则内予以解决。他声称,“因为所有要素合起来的收益递减是不可能的”,因而厂商的最佳规模不能确定,除非至少有一种要素是不变的。[20]因此,他就在寻找一种不变要素,诸如“只有(它的)一个单位才能起作用”一类的要素。他将企业家的职能分解为承受不确定性、监督及协调三种,并赞成前两种是可变的,而将最后一种定为不变要素,认为它是一个单位,因为它包含一个“单一大脑”。董事会几乎是一块致命的石头,不可更改地被认为是可变的;卡尔达先生却主张,尽管他们人数多,但还是符合“单一大脑”的要求。于是,厂商就被定义为“拥有一个既定单位协调能力的生产性联合”,[21]然而,如果它不得不既定,那么,只有通过假设它才是不变的,因为除了协调之外的任何要素,同样都有可能是既定的。

然而,就像注定要控制公司的受宠青年一样,协调最后还是令我们甚至令卡尔达先生失望,因为我们最终发现协调是一个“本质动态功能”,运用静态方法就要遭遇灭亡,从而再次让我们得出厂商的规模“无穷大(或者不确定)”的结论。因此,他的最终结论是“长期静态均衡与完全竞争是矛盾的假设”。它本来应该是多么简单的结论,如果“所有要素的收益递减”,那么当所有要素同时增加时成本上升,它就不会被当做谬论排斥在外了。

不用认可为了使曲线上升必然存在一种不变要素这一主张也会即刻承认,如果一种要素出于某些原因在任何特定的情形下是不变的,那么,就像图35中的设备曲线分析一样,曲线将上升。不管怎样定义“企业家才能”,它看上去都是可变的;但是,如果某个特定的企业家因为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他执行的某些功能,从而不希望在他自己的公司中扩大企业家才能这一要素,那么,根据设备曲线的分析方法,其公司规模将会因他执行这些功能的能力,或者因他的可用资产和借款能力,或者同时这个两方面,进而受到限制。[22](www.daowen.com)

包络线上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的,不过显然不能根据不变要素来对包络线为什么上升作出一个一般性的解释。然而,似乎存在确实的理由表明为什么曲线应当上升,并且没有原因来否定这些理由,仅仅因为使最低点上的比例增加在数学上是可能的。问题又一次是,比例增加对效率会有什么影响?

组成平均成本曲线的设备曲线在某一点之后连续地高于最小值,因此界定了平均成本曲线的向上的过程,因为随着生产单位的规模的增加,它变得更加复杂,从而导致协调与管理的难度增加。由于相互间冷淡的关系,更加精细的控制系统就成为必要。系统本身是昂贵的,并且它还会导致程序的僵化和对个人主动性的扼杀。E.A.G.罗宾逊先生使用了一个来自部队的合适的类推:“一个排级指挥官所犯的错误,不过只是要求即刻‘恢复原位’,而一个军级指挥官所犯的错误,却可能需要几天的努力来纠正。”[23]此外,这种分析形式是我们所熟知的,[24]不需要详细地予以辩护,尤其是因为我们主要兴趣所在的比例性问题所展开的状况,与其说是否定或批评它,不如说是仅仅忽略了它。

应避免把起因于复杂性增加而出现的协调问题,和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看成是一样的,这一点很重要。协调问题首先在哪里,这变得很重要,这取决于所讨论的产品,以及该产品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生产时所采取的技术和环境;不过,一般地,在产量相当小时它们就开始出现了,并作为AC曲线所描述的效率全景中的一个因素。在早期阶段,它们被巨大的收益所淹没,这些收益来源于上述已讨论过的进一步专业化以及更有效的技术。但是,由于后面这些因素随着产量的增大本身也趋向于被耗尽,而复杂性却稳定增加,所以,看上去规模不经济必定迟早会超过规模经济,并在这一点之后占优势。导致规模经济的力量与导致规模不经济的力量在AC曲线的最低点上平衡;后者在该点的右侧占优势。

这一方法的主要原则再次表现出不存在独立于产量的“最有效要素的比例”。如果下降的曲线被解释为由于不可分性而未实现“最佳比例”,那么,由此可以断定,当产量相当大时困难将被克服,超过那一点,将更加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上文已经表明,我们的立场是,与AC曲线上最低点相对应的要素比例,并不是“最佳比例”,而仅仅在那一产量上是最佳的。这是非常不同的事情,它使增加产量失去了正当的理由。在这一产量上,复杂性的影响已经在起作用,并且因为它本身是一种在最低点上导致较高成本的力量,所以导致规模经济的另一些影响也必定存在,它起一种抵消作用。根据这一观点,因为两种力量在从最小值开始的两个方向上都存在,所以不再有理由认为,以最小值为特征的效率条件,与较小的产量相比,能被延伸到较大的产量上。[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