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微信平台的发展趋势分析和微信环境的治理

微信平台的发展趋势分析和微信环境的治理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通过加大对微信中垃圾信息与负面信息的管理,加强对微信中谣言的分析与判断,当这些危害微信稳定和谐环境的信息出现时,微信平台管理部门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处理,开展辟谣活动或者其他惩治措施,强化对微信中的信息管理。

微信平台的发展趋势分析和微信环境的治理

随着科技进步和运行机制的完善,今后的微信会成为一个基础服务平台,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的用户体验。微信的发展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体验,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微信谣言的存在影响了用户的信息认知与辨别,也影响了人们对微信的信任程度;微信中垃圾信息与负面信息的存在使得许多信息真假难辨,影响人们的信息认知、行为决策和思想观念;微信中的诈骗行为可能会给用户个人带来一定的损失,不利于良好、和谐的微信环境形成。针对目前微信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本书认为,仅仅加强对平台开展各种治理或打击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对微信环境的全面治理,充分发挥政府、微信平台管理者、社会和微信用户个人等多方力量,协同合作,共同治理微信环境。

一、政府要“有所为”

目前微信用户已超过8亿,用户接受度很高,社会应用也很广泛,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思想以及政府行政、工作方式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政府针对微信平台的管理、监控与监督等各个方面都处于无序状态,几乎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来约束微信用户的行为,也无法对微信环境的塑造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这种情况就要求未来在对微信环境进行治理的时候,政府必须有所作为,不能放任其随意发展。政府有所作为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政府要加强关于微信相关管理制度与规则的确立,确保微信中的各种行为与管理都是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目前我国关于微信的管理制度几乎完全缺失,尤其是法律法规层面的相关保障更少,所以在建设过程中,政府必须首先从规章制度的建立角度考虑,建立微信行为规范、微信用户管理方法、微信言论管理等方面相关的规则与制度,从制度层面提供保障与管理依据,使微信中各种管理有据可依,确保微信平台中的良好秩序与和谐氛围。

二是,政府要加强微信平台中相关标准与规范的确立。目前微信平台中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或建设标准,包括政务微信的设置,也都是根据各个部门需求设置的个性化平台。这种管理方法有利于实现平台的个性化,但是对于微信平台的有序规范发展来说却无法达到统一。所以,在对微信环境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微信平台相关标准与规范的统一设置与约束,使其能够约束相关公众平台的行为,同时也能加强对整个微信平台的管理,确保标准化与自由化并行,实现微信的功能与价值。

三是,政府要加强通过微信平台开展政务管理工作,利用社会公众使用最多的方法实现政府管理职能。通过掌上政务服务的形式,在发布内容与功能设计上尽量体现“亲民亲政务”的形象,而非“亲民不亲政务”,将政务微信流于形式;政务微信要让政民沟通交流更加顺畅,应该特别注意及时对公众的服务需求做出反应,提高回应度。政务微信一对一的双向性、私密性的互动平台,进一步拉近了政民距离,可促进微信用户寻求帮助的咨询愿望,使微信用户咨询的内容也往往与自身切实利益相关,“官民互动”也将更具实质意义,做好微信互动方能更好体现真正为民办实事的执政理念。

二、微信平台的监管

加强微信环境治理除了需要政府有所作为外,也必须从后台方面加强对微信平台的管理。针对微信平台的监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打击不良微信公众平台。在微信中,微信公众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传播渠道,关注公众号之后便可对其所有成员发布消息,这就使得许多不法分子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混淆视听,发布虚假信息或谣言,严重影响微信平台中的秩序。这种情况在政务微信中比较常见,比如,有些个人假冒政府机构设置政务微信平台,通过发布相关信息获取利益等。微信虽然是一个强关系平台,也有部分实名制,但是在后台的管理过程中,如何对一些公众号加强管理与控制,一方面确保他们的真实性,另一方面确保他们发布的信息是合理合法的,这对于加强微信环境治理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是加强对微信中言论与信息的管理。垃圾信息与负面信息遍布互联网,这一观点已经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同时人们也认识到了垃圾信息与负面信息对人们行为、思想与言论等各个方面的危害;微信谣言的传播给社会公众带来了巨大损失,而这些危害的产生基本上是由于对微信中信息与言论管理缺失造成的。在对微信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分层分类,加强对微信中信息的分类管理,一方面加强对微信中产生的信息的价值进行分析判断,另一方面加强对用户发表的言论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在分析出微信中信息的性质与价值的同时,也能够加强对微信信息来源的管理,能够知道哪些类信息、哪类人发布的信息被微信用户转发数量最多、转发的可能性最大。另外,通过加大对微信中垃圾信息与负面信息的管理,加强对微信中谣言的分析与判断,当这些危害微信稳定和谐环境的信息出现时,微信平台管理部门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处理,开展辟谣活动或者其他惩治措施,强化对微信中的信息管理

三、个人的信息安全意识

在互联网这个开阔空间里,缺少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影响微信环境的重要原因,但是作为由人为主体构成的互联网空间,个人把关能力的缺失和个人信息素养的不足也是影响微信环境的重要因素。本节从个人信息素养、个人把关水平两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微信环境的治理力度与治理强度。

一是强化个人信息素养。本书认为,个人信息素养包括个人的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判断能力与信息使用能力,以及个人使用新媒体的能力,因为只有掌握新媒体的基本作用,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新媒体的各种功能,才可能对媒体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与使用。所以加强对微信环境的治理,对于个人来说,首先要强化个人信息素养,在面对微信中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信息时,能够有效分析和利用微信中信息的真假与性质,而有效分析和利用的前提是个人丰富的知识面与阅历、经验等,这就要求个人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已有的知识,同时也要不断更新,使自己的知识能够有效应对判断微信中信息真假的基本需求。当微信中的信息确实超过个人能力与信息拥有量,此时考验个人信息素养主要是依据个人是否理性,是否能够客观地对信息进行分析。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可以让人们认识到微信的作用、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利用微信中的信息,对于个人来说,一方面会有意识地在微信中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另一方面也会在判断和传播信息时比较理性,减少垃圾信息、负面信息和虚假信息的产生与传播。

二是加强个人把关水平。除了个人信息素养外,个人对于微信中信息的把关能力与水平也是强化个人信息安全意识的重要环节。微信是一个私人空间,它对每一个微信用户发布微信的时间、地点、主题与具体内容等几乎没有限制,这就使重复性信息、虚假信息、垃圾信息、无用信息等遍布微信平台,给个人选择和分析微信信息带来极大的挑战与威胁。这就要求微信平台中的每个用户必须以身作则,从自我做起,一方面针对个人发布的信息与言论进行把关,不发布无用信息和虚假信息,这样可以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强化个人的信息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微信用户转发、评论或点赞的信息,要结合个人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等进行判断,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好友或者对自己有影响的人,就盲目地转发,而忽略了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盲目信任。这样就能减少一些垃圾信息、负面信息、虚假信息等的发布,确保个人信息安全的同时,也促进了微信良好、有序、和谐环境的形成。

在这个新媒体大大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时代,微博、微信逐渐成为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的交锋前沿,更成为保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战场,这一点已经越来越为人所共识。在依法治国已成国家根本发展方略的条件下,每个人在享有充分言论自由的同时,都应该为自己的言论承担责任,舆论场不应成为法外之地。只有关闭传播歪曲党史国史的微信公众号,驱散微信平台上的邪风妖雾,才能让人们享有真正言论自由的清朗天空[16]

2012年,微信正式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发展至今,微信用户超过8亿;微信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各种功能也不断完善,它对人们的生活、工作、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与思想习惯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从知与行,思想与行为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微信发展过程对人们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有微观内容,也有宏观内容,通过这些分析,也让人们对微信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影响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通过这些内容也让人们看到了微信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比如政务微信的发展,一些思想观念和平台管理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作为一个改变人们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平台,微信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完善,且一直在路上,所以,当人们在认知微信时,一定要用一种客观、全面的思想与态度去认识微信,能够认识到它在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能够促进微信正能量的发挥,促进稳定和谐社会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注释】
(www.daowen.com)

[1]微信联合中山大学发布年度谣言分析报告[R].http://gd.people.com.cn/n2/2016/0401/c123932-28060763.html

[2]腾讯发布2016年微信生态安全报告[R].http://www.cctime.com/html/2016-11-25/1245509.htm

[3]明宇.去年10万微信账号涉诈骗遭封红包欺诈是热门[EB/OL].http://www.techweb.com/internet/2016-03-14/2295792.shtml

[4]卜春艳.“大数据”精准诈骗沪警方破获微信群电信诈骗案[EB/OL].http://shanghai.xinmin.cn/xmsq/2016/06/12/30143627.html

[5]马越.微博微信谣言泛滥[N].中国青年报,[2015-7-20]

[6]王四新.诽谤、传媒和表达自由[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3):32-35

[7]祝阳,王欢.微博的政治影响力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4):84-88

[8]张光辉.网络民意与政府公共管理效能提升[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92-96

[9]马媛.微信朋友圈谣言盛行的时代因素[N].中国青年报,[2016-4-8]

[10]马媛.微信朋友圈谣言盛行的时代因素[N].中国青年报,[2016-4-8]

[11]张强.微信诈骗犯罪的特点及打击防范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35)

[12]张强.微信诈骗犯罪的特点及打击防范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35)

[13]王一涵.微信支付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5

[14]王一涵.微信支付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5

[15]王英迪.微信支付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6

[16]薛伯涵.微信平台治理,应从被动防御走向积极防御[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22/05/200041_442722826.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