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视公司中的优秀员工,让他们光彩不退

重视公司中的优秀员工,让他们光彩不退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得不到关注和激励,优秀员工可能会在无人关注中慢慢失去光彩,沦为平庸。这种关注落后员工的做法对于先进员工很不公平,而且容易诱导员工都学着“哭奶吃”,导致付出——回报模型失效。就算他们的工作确实没有继续挖掘的潜力了,管理人员也仍应关注那些优秀员工,想办法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能力。与关注“哭奶吃”的员工相比,关注优秀员工更为重要。

重视公司中的优秀员工,让他们光彩不退

职场上有句话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很多管理人员都有意无意地把精力放在那些会哭的孩子身上,这样做似乎合情合理,感觉如果把那些落后员工培养好了,辅导他们把绩效提升起来了,那么整个团队的工作就顺畅了,团队的绩效自然也就提升了。因此,不少管理人员都习惯于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落后员工身上。

这种想法是很多管理人员的盲点。他们假设优秀员工能够自我激励、自我管理、始终如一地保持绩效。但实际上,人大都需要外部激励,优秀员工往往也不例外。对于优秀员工,管理人员仍然要花费时间关注他们工作和成长的方方面面,帮助他们做得更好,不断成长。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这是很多优秀员工都难以承受的悲哀。得不到关注和激励,优秀员工可能会在无人关注中慢慢失去光彩,沦为平庸。

这种关注落后员工而忽视优秀员工的做法本身也不符合付出——回报模型的思想。落后员工没有付出,却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这种关注落后员工的做法对于先进员工很不公平,而且容易诱导员工都学着“哭奶吃”,导致付出——回报模型失效。要知道管理人员的关注和培养本身也是回报的一种,管理人员多花时间关注落后员工就必然会减少对优秀员工的关注,这种做法实质上相当于减少了对优秀员工的回报。这种违背付出—回报模型的做法会干扰文化建设,最终导致团队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能有的管理人员会担心:如果不帮助落后员工,那工作卡在他们那里怎么办?毕竟,保持团队的正常运营对于每个管理人员来说都是核心的工作。

如果减少对落后员工的工作帮助,工作就会卡在他们那里,那只能说明有些环节的工作出了问题,但问题的源头肯定不是帮助不够。管理人员在挑选员工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员工的胜任能力,如果缺乏基本的胜任能力,那么这种员工根本就不应该招聘进来。把不合适的人招聘进来,然后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辅导、培养他们,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团队是创造价值的地方,不是发工资的培训机构。管理讲究成效,坚持在盐碱地上面种庄稼的执着精神并不值得钦佩,更好的做法是选择合适的地进行耕作。岗位的价值往往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完全受制于岗位本身的。(www.daowen.com)

《后宫·甄嬛传》中苏培盛的工作就是一份看起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可是他能够做到让皇帝离不开他,一旦离开了他,皇帝要做什么事情,就不能像以前一样不用吩咐,就有人赶紧准备好了。这就是差异!这不是岗位的差异,而是不同的工作质量造成的差异。

就算他们的工作确实没有继续挖掘的潜力了,管理人员也仍应关注那些优秀员工,想办法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能力。对优秀员工不闻不问,他们有可能就会因为自己的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而消沉下去,甚至离开团队。

与关注“哭奶吃”的员工相比,关注优秀员工更为重要。优秀员工往往本身适合、热爱自己的工作,对他们进行激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秀员工才是未来的部门骨干的核心人选,培养好了他们,也就掌握了未来。

对于那些无法胜任而经常“哭奶吃”的员工,管理人员必须清楚地告诉他们自己的期望,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这个期望,否则就应该考虑替换他们,这样才符合管理的经济性原则,也能够给那些无法达到及格线标准的员工施加压力,迫使他们激发自己的积极性,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任由他们寄生在管理人员身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