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面预算的作用的分析介绍

全面预算的作用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预算规定了企业各级各部门在预算期间工作的目标,也是控制各项经济活动的依据和考核经营业绩的标准。只有自下而上地编制预算,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并经过多次反复讨论和修改,最终由企业领导批准的预算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全面预算是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编制的,用来考核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具有说服力。

全面预算的作用的分析介绍

全面预算规定了企业各级各部门在预算期间工作的目标,也是控制各项经济活动的依据和考核经营业绩的标准。全面预算的作用可概括为计划、协调、激励、控制与考核等五个方面,这些作用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讨论某一个作用时,就会关联到其他作用。

(一)计划

计划首先要确定企业在计划期内的主要经营目标,如目标利润、预期的投资报酬率、目标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存货目标、市场占有率、新产品试制和投产目标等。通过预算的编制,企业的总体目标得以分解、落实,各职能部门可以认清本部门在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过程中的具体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只顾本部门的利益而影响其他部门的工作或忽视企业总体利益的现象。

(二)协调

企业各级各部门的经济活动与总体目标之间存在着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应当使一个组织的各个部分融合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大家都为一系列共同的目标而工作。目标一致性是不会自动出现的,必须采取一些手段使企业上层领导确定的目标能为下级所理解并接受。较好的办法是让每个职工都了解并参与:对企业有利的同时也是对职工有利的,个人利益跟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

如果不进行协调,每个人可能只从本部门角度考虑问题。例如,销售部门可能努力扩大销售,但对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就考虑得少些;生产部门为了充分利用其生产能力,提高的产量又可能超出销售部门的销售能力和市场需要;生产部门比较关心产品的质量和在产品的存货水平,而销售部门则重视产品的售价;采购部门总想大批量购进材料以得到节省采购费用和价格低的好处;财务部门则更重视手中资金的有效运用,以应付到期应该支付的款项。

编制预算的目的就是要协调各部门的这些分歧。全面预算的初定时期经常会出现种种不平衡的情况,要经过反复协商、调整,然后修改定稿,争取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三)激励

要使人们积极主动地从事某项工作,必须给予激励,即在事先规定某种激励的形式以激发和鼓励人们去努力工作,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激励可以是某种精神上的满足,或一定数额的奖金,或两者兼而有之。(www.daowen.com)

在全面预算工作中,可以从编制程序和方法上研究如何发挥预算的激励作用。如果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和个人都有机会参与预算的编制,从中认识到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一致性,由此而产生的参与感、成就感,视为认同预算,自觉地执行预算,努力实现企业的目标起到激励的作用;如果预算只是由上级确定并简单地强制下级执行,则预算就可能不为下级所接受,甚至遭到抵制,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在编制预算时,企业所属各部门容易产生本位思想,提出本部门不用费力就能实现的预算,但这种预算是起不到激励作用的。

各部门应根据企业总体目标,提出本部门的奋斗目标,编出具有能激励本部门职工积极性与创造性的预算。只有自下而上地编制预算,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并经过多次反复讨论和修改,最终由企业领导批准的预算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四)控制

全面预算是控制各项经济活动的尺度。编制预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起点,也是控制日常经济生活的依据。企业各个部门编制预算时,需要分析和说明所提出的计划和应支出的金额,这种分析和说明每项需要的支出是否合理,能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实践证明:企业认真地编制切实可行的预算,并以其控制各项经济活动,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支出,降低成本费用,增加收入和尽可能地创造利润。

(五)考核

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定期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考核,以便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成绩,找出差距,采取措施,提高工作质量。全面预算是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编制的,用来考核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具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的首要作用是规划企业的经济活动,使企业全体职工明确奋斗目标;通过编制全面预算使各个职能部门相互沟通信息,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一致地为完成企业总体目标而努力工作,预算也是控制日常经济活动和评定各职能部门业绩的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