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使用截切体和相贯体命令?

如何使用截切体和相贯体命令?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用三维实体创建方法创建出如图5-26所示的立体,再用剖切命令创建出符合要求的立体。执行创建用户坐标“UCS”命令,选择“MOVE”选项,将坐标原点移到O点。图5-26截切体的创建示例已知条件;切开拉伸实体;截切后的实体 根据立体的三视图,如图5-27所示,创建相贯体。分析:由三视图可知,立体是由一个底面直径为φ200的圆锥体和直径为φ100的圆柱体正交而成的。对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并集运算,即可形成图5-28中的相贯体。

如何使用截切体和相贯体命令?

1. 剖切(SLICE)命令

(1)功能:用指定的截平面切开选定的立体,截平面可以由三点确定的平面、XY平面、YZ平面、ZX平面和对象等确定平面。

(2)调用命令方式:

工具栏img

命令行:SLICE

调用上述任一种方式,系统提示:

选择要剖切的对象∶ 选择要剖切对象↙

指定 切面 的起点或[平面对象(O)/曲面(S)/Z 轴(Z)/视图(V)/XY/YZ/ZX/三点(3)] <三点>∶

指定平面上的第一个点∶选择P1

指定平面上的第二个点∶选择P2

指定平面上的第三个点∶ 选择P3

在所需的侧面上指定点或[保留两个侧面(B)] <保留两个侧面>∶选择P

在图5-22中,用P1、P2、P3三点确定截平面,切开带有燕尾槽的立体,保留点P所在的部分。

图5-22 剖切命令的应用

(a)带有燕尾槽方体;(b)截切后的立体

2. 并集(UNION)命令

(1)功能:将选定的立体连接在一起,合成一个实体,如图5-23所示。

(2)调用命令方式:

工具栏:img

命令行:UNION

输入命令后提示:

选择对象∶ 选择第一个立体

选择对象∶ 选择第二个立体(将并集所需立体选完后,按Enter键)

3. 交集(INTERSECT)命令

(1)功能:将选定两或多个立体的公共部分作为一个实体,如图5-24所示。

(2)调用命令方式:

工具栏:img

命令行:INTERSECT

输入命令后提示:

选择对象∶ 选择第一个立体

选择对象∶ 选择第二个立体(将并集所需立体选完后,按Enter键)(www.daowen.com)

4. 差集(INTERSECT)命令

(1)功能:用选定一个立体减去一个或多个立体所剩下的部分作为一个实体,如图5-25所示。

(2)调用命令方式

工具栏:img

命令行:INTERSECT

输入命令后提示:

选择对象∶ 选择剩下的立体后,按Enter键

选择对象∶ 选择被减去的立体后,按Enter键)

【例5-15】 根据立体的三视图,如图5-26(a)所示,创建截切体。

分析:由三视图想象出截切体的立体图,并通过三视图分析出能反映立体的特征视图,以便绘制拉伸平面图形。运用三维实体创建方法创建出如图5-26(b)所示的立体,再用剖切命令创建出符合要求的立体。

图5-23 方体与圆锥的并集

图5-24 方体与圆锥的交集

图5-25 方体与圆锥的差集

作图步骤:

(1)根据三视图中所给尺寸,用拉伸命令得到拉伸实体。要注意的是在绘制拉伸平面图形或拉伸面域时,必须选择反映立体特征的视图,如本题的特征视图是主视图。

(2)执行创建用户坐标“UCS”命令,选择“MOVE”选项,将坐标原点移到O点。根据尺寸,可得A点坐标为(0,0,6);B点坐标为(0,6,15);C点坐标为(20,6,15),如图5-26(b)所示。

(3)执行剖切(SLICE)命令,以A、B、C三点确定的平面为截平面,切割拉伸实体,见图5-26(b)。截切后的截切体如图5-26(c)所示。

图5-26 截切体的创建示例

(a)已知条件;(b)切开拉伸实体;(c)截切后的实体

【例5-16】 根据立体的三视图,如图5-27所示,创建相贯体。

分析:由三视图可知,立体是由一个底面直径为φ200的圆锥体和直径为φ100的圆柱体正交而成的。如果只采用单窗口不能同时进行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创建,因此,必须采用多窗口来进行创建。

图5-27 相贯体的三视图

作图步骤:

(1)创建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和西南等轴测四个窗口。

(2)以俯视图为基面,单击工具栏上圆锥建模图标,生成高220,直径为φ200的圆锥体。

(3)以左视图为基面,单击工具栏上圆柱建模图标,生成长为270,直径为φ100的圆柱体。

(4)将圆柱体移至图5-27中所示的位置。利用创建用户(UCS)命令,将坐标原点移到圆锥体底面中心,再用移动(MOVE)命令,输入坐标为(-135,0,70),这样即将圆柱体移到图5-27中所示的位置。

(5)对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并集运算,即可形成图5-28中的相贯体。

图5-28 相贯体的立体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