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对开式筒瓦的刮研及处理方法优化

对开式筒瓦的刮研及处理方法优化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与行之间应彼此错开,刀花面积以0.2cm2左右为好。当测出轴瓦间隙大于允许值时,必须对轴瓦进行处理。如果两半把合的轴承结合面处有垫可将垫撤去调整。镗孔时,应找正轴承的结合面水平及孔在规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满足轴承所要求的接触面积。镗孔后应按前述要求进行刮研。如果轴瓦的巴氏合金层的局部被磨损或者有砂眼时,轻微者可用刮刀将毛刺刮去,修整平滑。严重者可用补焊的方法进行处理。

对开式筒瓦的刮研及处理方法优化

一般筒式导轴瓦磨损量不大,检修时只要将局部高点刮去,并全部重新刮花即可。将主轴横放,用方木垫稳,保持水平。轴颈清洗干净后,双手压轴瓦来回推动,取下放在木台上,木台光线要好,高度适于人工作。研刮轴瓦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刮刀要锋利,刮导轴瓦最好用三角刮刀。第一遍与第二遍之间刀痕方向相交成网络状、鱼鳞状。成平面点分布均匀后,每研刮一遍轴瓦的刀痕要相互成90°角。

(2)轴颈及轴瓦要经常用酒精、丙酮擦洗,保持清洁,防止出现假点。

(3)粗刮时往往接触点很少,应将这些点全部刮掉,刀迹要宽而平。

(4)精刮时接触点已分布较均匀,应将最大及亮的点全部刮去,中等的点刮去1/2,小点不刮。这样再研磨可使中点变成大点,小点变成中点,无点处也变成小点。反复数次后,直至接触点达到整个轴瓦的70%以上,特别是在轴瓦中心60°~70°夹角内,每平方厘米2~3点为合格。

(5)轴瓦刮至各部均有接触时,应在轴瓦上刮出聚油窝(即挑花)。挑花是为了便于存油利于油膜的形成。刀花分为方形、三角形、燕形等。行与行之间应彼此错开,刀花面积以0.2cm2左右为好。刀花被刮去的深度约为0.01mm左右。故比没刮去的地方稍稍低一点,而易存油有利于油膜的形成,保证润滑。挑花是研刮的最后一道工序,应注意与转轴旋转方向一致。

(6)在使两侧逐步形成油楔前,应自轴瓦的两端分别留8~15mm宽的封油边。

研刮时,对较重的转子可使用桥机或其他工具转动转轴,中型或较轻的转子则可以采用盘车工具转动转轴。

当测出轴瓦间隙大于允许值时,必须对轴瓦进行处理。如果两半把合的轴承结合面处有垫可将垫撤去调整。如果没有垫,可将结合面铣去某一尺寸,然后把合在一起,或者应重新浇铸巴氏合金。如图7-24所示,原轴瓦的内径为R,圆心为0,由于实际间隙大于允许值,将结合面铣去L后,半径为R′=R-L,圆心是0′点,两半把合轴瓦内孔半径变为R′短轴的扁圆。这样装复使用显然是不行的,而必须以0′为圆心,接轴承允许间隙值求得半径R′,重新镗轴承孔。

(www.daowen.com)

图7-24 轴承内径的处理

式中 R′——铣去结合面的半径,mm;

D——与轴承孔配合的轴颈直径,mm;

δ——允许配合间隙,mm。

镗孔时,应找正轴承的结合面水平及孔在规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满足轴承所要求的接触面积。镗孔后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Ra值应达到原技术要求,同时其内径应留0.05~0.10mm的刮削余量。镗孔后应按前述要求进行刮研。

如果轴瓦的巴氏合金层的局部被磨损或者有砂眼时,轻微者可用刮刀将毛刺刮去,修整平滑。严重者可用补焊的方法进行处理。先用尖铲将需补焊处四周的巴氏合金轻轻剃去一层,使之露出金属光泽,便可进行补焊。补焊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先将巴氏合金铸成6~8mm宽的长条当作焊条,然后用烙铁或火焊进行焊补;其二是将补焊用的巴氏合金堆于补焊处,再用烙铁或火焊将巴氏合金屑熔化开,使熔化了的金属与巴氏合金熔成一体再处理。补焊后巴氏合金瓦进行修刮。应当注意,补焊过程中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造成新的脱胎,宜采用分段间隔的焊接方法(图7-25)。

图7-25 分段间隔焊

焊接时应注意焊头与被焊面垂直,焊头化入被焊面之后,用焊条在烙铁侧面化一熔下焊上,焊最后一次时,用宽头烙铁,这时不用焊条,只把瓦表面修整平滑,使焊肉比原来平面高出1~2m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