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每个孩子都上台,一个也不能少

每个孩子都上台,一个也不能少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对于教育者而言,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如此的珍贵,每一朵花都值得倾尽全力地浇灌,“一个也不能少”是教师最华丽的朴实,也是最倔强的坚守。并决定以后每年,最起码是六一儿童节,让每个孩子都能登上舞台。必须让每个孩子都上台,一个也不能少!

每个孩子都上台,一个也不能少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平凡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只有少数人,他们仰望天上的星辰,并摘下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星。但是对于教育者而言,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如此的珍贵,每一朵花都值得倾尽全力地浇灌,“一个也不能少”是教师最华丽的朴实,也是最倔强的坚守。

(曹盖君)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了。这是我在这所乡镇学校做校长过的第一个儿童节,也是我带的这个六(1)班在小学里的最后一个儿童节。这个儿童节对我和孩子们来讲,都有不一样的意义——和光头校长在一起的日子里,每个孩子都应该站到舞台的中央!

对于这所学校的孩子来说,也或许对于很多学校来说,大部分孩子在小学六年都是没有机会登上舞台的。这对孩子们宝贵的童年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每次的文艺会演、艺术比赛,甚至属于他们自己的六一儿童节,大部分孩子都只是看客,连配角都算不上。可事实上,学校应该是每个孩子的学校,学校的舞台应该是每个孩子展现多姿多彩的自我的地方。

这一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决定让每个班都以集体节目的形式参加文艺演出,让每个孩子都能登上舞台。并决定以后每年,最起码是六一儿童节,让每个孩子都能登上舞台。毕业班的很多孩子,或许在已经过去的五年里错过了展示自我的宝贵机会,但至少在小学毕业前,他们都成了校园里的主角。

预想很美好,现实却总是不尽如人意。通知下达没多久,老师就反映,很多孩子根本没有什么才艺,更没有舞台经验,让他们上台,会影响演出效果的。

怎么办?谁天生就多才多艺?谁第一次上舞台就有经验?何况我们是普通小学,不是培养艺术家的,为什么一定要多才多艺的才能登台?学校不就是要让每个孩子大大方方地站到舞台中央,站到学校中央,成为学校的主人吗?孩子们的节日,不只是为了让他们看别人有多优秀,更不是为了陪老师和父母欣赏“别人家的孩子”有多优秀!必须让每个孩子都上台,一个也不能少!

老师和孩子们都很能干!没几天,一个个节目报上来了,有合唱、集体朗诵、集体舞、歌伴舞、健美操、歌曲串烧。有的班级让几个有器乐专长的孩子领奏,其他孩子用长笛、陶笛伴奏,也有的班级选择了校园剧、课本剧。(www.daowen.com)

我专门为六(1)班的孩子们撰写了校园剧《我们同行》。这是以他们小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春游为素材写的剧本。学校里有不少随着打工的父母自外地来到这儿读书的孩子,这六年来,有人插班进来,也有人转学出去,总是让人伤感。就在这个学期,有个小姑娘的父母准备带她回老家。孩子很舍不得离开同学们,毕竟马上要毕业了。后来,在春游之前,我们一起做通了孩子父母的工作,等她读完这个学期再回去。孩子们很开心,或许这件事,他们几十年后都记得。

演出那天,全校家长都来了。大多数孩子是第一次上台,哪怕很多的孩子没有单独的表演,没有单独的台词,但是每个孩子都大大方方地上台了。

六(1)班这个小姑娘的父母也来了。孩子表演得很投入,似乎早忘了再过几天就要和大家分别的事。孩子的爸爸妈妈却流泪了。

再后来,孩子的父母决定留下不走,因为孩子喜欢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毕业前,学校帮他们联系好了对接的中学,让小姑娘能和班上的同学到同一所学校去上学。

“一个也不能少”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担当,虽然六个字看上去既不像教育理论那样晦涩难懂,也不像电影台词那样华丽纷呈,但这质朴的语言中是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双双求知的眼神,一个个家庭的希望,也是一份份责任的担当。

(曹盖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