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军困土木堡:突围计谋惨败,英宗被俘

明军困土木堡:突围计谋惨败,英宗被俘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军粮草没有准备充分,五十万大军仓促北上。王振认为瓦剌军是害怕明朝的大部队,畏缩而逃,于是下令追击瓦剌军。在明军抵达土木堡的第二天,就趁势包围了土木堡。也先又施一计,派人送信给王振,建议两军议和。王振误以为这正是突围的好时机,他急令部队往怀来城方向突围。未经几战便全军大溃,死伤不计。英宗被俘,随征将臣张辅、邝埜等五十余人被摛,王振被愤怒的护卫将军樊忠以锤击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困。

明军困土木堡:突围计谋惨败,英宗被俘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按语

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战。胜固可用,败亦可用。

注释

①微:小。隙:疏忽,漏洞。这里指敌方的某些漏洞、疏忽。乘:这里是“抓住”的意思。②得:得到,获取。③少阴:小的损失,此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小的利益,此指我方小的利益。此句意谓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为我方小的利益。

译文

(敌方)细微的疏忽也必须抓住利用,无论多么微小的利益我方也必须得到。变敌方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利益。

按语译文(www.daowen.com)

(敌人的)大部队在调动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漏洞,要利用敌人的疏忽来获取利益,不一定要通过正规的作战方法。这个方法,在胜利的形势下本来就可以使用,在失败的形势下也可以使用。

历史实例

土木堡之困

公元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亲自率领大军进犯明朝,攻打大同。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命王振为统帅。明军粮草没有准备充分,五十万大军仓促北上。一路上,又连降大雨,道路泥泞,行军缓慢。也先闻报,满心欢喜,认为这正是捉拿英宗平定中原的大好时机。等明朝大军抵达大同的时候,也先命令大队人马向后撤退。王振认为瓦剌军是害怕明朝的大部队,畏缩而逃,于是下令追击瓦剌军。也先早已料到,已派骑兵精锐分两路从两侧包围明军。明军先锋朱瑛、先晃,遭到瓦剌军伏击,全军覆没。明英宗无可奈何,只得下令班师回京。

明军撤退到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已是黄昏时分。大臣们建议,部队再前行二十里,到怀来城凭险拒守,以待援军。王振以千辆辎重未到为理由,坚持在土木堡等待,也先生怕明军进驻怀来,拒城固守,所以下令急追不舍。在明军抵达土木堡的第二天,就趁势包围了土木堡。

土木堡是一高地,缺乏水源。瓦剌军控制了当地唯一水源——土木堡两侧的一条小河。明军人马断水两天,军心不稳。也先又施一计,派人送信给王振,建议两军议和。王振误以为这正是突围的好时机,他急令部队往怀来城方向突围。这一下正中也先诱敌之计,明军离开土木堡不到四里地,瓦剌军从四面包围上来。明军惊恐,指挥失灵,加之不熟悉临阵配发火器的性能。未经几战便全军大溃,死伤不计。英宗被俘,随征将臣张辅、邝埜等五十余人被摛,王振被愤怒的护卫将军樊忠以锤击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困。在这次战争中,明军粮草不足,又行军缓慢;败退中又没有拒险以守。正可谓“大军动处,其隙甚多”。而也先正是“乘间取利”,抓住了明军的漏洞,轻而易举地俘获了明英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