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摄影构图的相关方法和技巧

摄影构图的相关方法和技巧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形式美线性构图的结构线性构图在摄影中是经常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建筑摄影构图中,变化主要表现为比例相称,影调、线条、色彩、形状、主体、陪体、前景、环境背景等方面完美、协调。在建筑摄影构图中运用这一法则,常常表现为点、线、面的位置处理问题。

摄影构图的相关方法和技巧

(一)形式美构图方式

构图方式有很多,其中三分法构图最常用。三分法构图是指把画面横分三份,每一份中心都可以放置主体形态,这种构图适用于多形态平行焦点的主体。也可以表现大空间、小对象,还可以反相选择。这种画面构图表现鲜明,构图简练,可用于近景等不同景别。

(二)形式美线性构图的结构

线性构图在摄影中是经常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线”是客观存在的视觉现象,又是构图的基本视觉要素,它在构图中可以分割画面,制造面积,产生节奏。线的表现为:粗线强劲,细线纤弱;曲线柔情,直线刚直;浓线重,淡线轻;实线静,虚线动。例如,垂直的线条象征的是坚强、庄严、有力;横线象征着宁静、宽广、博大;斜线象征着动态和不安定,斜线通向远方,体现了一种纵深效果;曲线象征着柔和、浪漫、优雅,给人一种非常美的感觉。

(三)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平衡的两种形式。平衡能给人以稳定感。

1.对称

对称指的是沿画面中心轴线两侧有等质、等量的相同景物形态,两侧保持着绝对均衡关系,有一种庄严、肃穆感。

2.均衡

均衡通常指的是沿画面中心轴线两侧有不等质、不等量或不同景物形态的构成形式。均衡也称作动态平衡,是一种有形式变化的平衡,它较之对称的平衡显得生动、活泼。

影响均衡的要素有物体的大小、运动方向、空间位置及色彩、明暗、影像的虚实、疏密、繁简的布局。均衡能使相对静止的建筑物在构图中遵循力学的原则,以安定的状态存在,在审美方面使人产生心理认识上的平衡。

(四)集中与呼应

集中与呼应是整个画面创作中需要遵循的一种构图“秩序”。有秩序才能使画面主题意义突现,使画面有合力向心力

1.集中

集中可分为动态集中与表意集中两种。(www.daowen.com)

动态集中即人物或景物的动作、态势的集中。表意集中区别于动态集中,有表达内在意韵、渲染气氛的作用,能使画面产生整体感。

2.呼应

呼应是指画面中各物体间的直接沟通与相互联系。在构图处理中,如主体与陪体、前景与主体、背景与主体的明与暗、色彩处理,在内容上相互联系,彼此呼应,而在形式上又有主、次之别,这样才能使画面产生一定的均衡感,视觉刺激强烈,感觉舒适。

(五)变化与多样统一

变化能使摄影构图生动,有活力,没有变化的构图显得呆滞、乏味。在建筑摄影构图中,变化主要表现为比例相称,影调、线条、色彩、形状、主体、陪体、前景、环境背景等方面完美、协调。这是作者运用摄影语言表达变化的规律性与丰富性的有效方法。这种处理景物变化的方法是“对立统一”的,画面诸多要素间有区别,也有联系;有不同,也有相近;有对立,也有统一。

(六)对比

对比就是相互映衬。对比对表达主题气氛起到了烘托作用,对表现主题、主体有明显效果,能将主体、主题渲染得更加动人;对比能强调各要素间的彼此不同的性质,使造型生动,富有活力。

借助建筑结构设计上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意味,可以进行摄影构图的对比创作,例如,建筑物本身线条的长短、明暗、曲直,也为对比构图提供了信息;建筑体之间的结构对比也是如此,只要能纳入画面,对比方法简单明了,就可以运用。

(七)节奏

节奏表现是丰富多彩的,在明暗变化间、线条结构间、色彩的搭配间、景物排列间,点、线、面的组合与分布都能产生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在建筑摄影造型中,需细心观察,深刻分析,准确判断出其点、线、面的布局与组合,运用光线的方向、条件、性质来把握光的造型特点,分离和提取出能产生节奏的关键要素,抽象化地表达出点、线、面的变化规律。节奏的产生应服从于主题,拍摄者要有选择地进行抽象化总结,提炼出建筑美之外的抽象化了的视觉美。

(八)传统的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几千年来人类对美的认知与探索的结果,它浓缩了人类对审美的传统过程和规律。

在建筑摄影构图中运用这一法则,常常表现为点、线、面的位置处理问题。例如,拍摄建筑时,在全景构图时,黄金分割点上多为需主要表现的建筑主体,或是视觉重心、趣味中心,其他环境、自然天气现象(如日、月、星、云)及诸多参照物分布在黄金分割点之外或其他分割点上;在中、近景构图时,多放置建筑的主要部分(或局部),从而体现某个局部的重要性和特点。另外,如建筑个体(群)与地平线关系、空间景物间的分布、建筑与人的关系的处理等,往往都采用这一法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