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通过阅读提升阅读能力的两篇外读

通过阅读提升阅读能力的两篇外读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食”也是吃的意思,所以可以断定是吃甘蔗。联系前后文有一个“食”,来判断“啖”的意思是吃,更是一种好方法。顾长康吃甘蔗,吃得可有个性了,跟一般人不一样。对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来说,后一种方法当然更加有效。

通过阅读提升阅读能力的两篇外读

师:接下来我们来读第二则。你也可以捧着自己的课文读。(生自由读《顾长康啖甘蔗》)

师:你们都已经读得朗朗上口了。这里边有一个“云”字,跟上文中的哪个字意思一样?

生:曰。

师:都是什么意思?

生:说。

师:这里说到一个人。

生:顾长康。

师:课文中说了顾长康的一件事,是什么?

生:顾长康吃甘蔗。

师:你怎么知道是吃?

生:“啖甘蔗”,“啖”是口字旁,肯定是吃的意思。

师:还能从课文中找到什么理由断定啖是吃的意思?

生:课文后边还写道“先食尾”。“食”也是吃的意思,所以可以断定是吃甘蔗。

师:理解文言文的时候看到陌生的字眼,观察偏旁、联想意义是一种好方法。联系前后文有一个“食”,来判断“啖”的意思是吃,更是一种好方法。顾长康吃甘蔗,吃得可有个性了,跟一般人不一样。他怎么吃的?

生:从甘蔗尾部开始吃。

师:你吃甘蔗一般从哪里开始吃?

生:我从中间开始吃,因为中间又甜又嫩。

生:我是从头开始吃的,因为头上最甜。

师:一般人都不会像顾长康那样从尾巴开始吃。所以人家就问他,你怎么从尾巴上开始吃呢?他是怎么答的?

生:渐至佳境。

师:什么意思?

生:先苦后甜。

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渐至佳境,先苦后甜?

生:有过。我学弹琴,一开始的时候弹得一点都不好,后来凭着自己的努力与勤奋,弹得越来越好了。

师:所以,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你的音乐道路,叫——

生:渐至佳境!

师:现在看第三则,快速地读一读。

(生自由读《张成喜疾走》)

师:读懂了吗?

生:读懂了。

师:故事介绍的是何方人士?

生:徐州人。

师:姓甚名谁?(www.daowen.com)

生:姓张名成。

师:此人有一大爱好——

生:他很爱快跑。

师:何以见得?

生:古代“走”是跑的意思,“疾走”就是快速地跑步。

师:以至于,每天要跑——

生:五百里。

师:都赶上马了,骏马也不过日行千里。张成的这个爱好很独特,独特到已经上瘾了,于是“每举足,辄不可禁”,什么意思?

生:一抬起脚,就停不下来。

师:用我们常听到的一个广告语讲,叫——

生:根本停不下来!

师:最后还有一句“必着墙抱树,方止,体犹振动久之”。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知道。

师:这么多人知道。不要你说,要你演。(师生共同表演)

生:跑得太快,根本停不下来,必须抱着树才能停下来。

师:他读懂没有?

生:懂了。

师:你读懂没有?

生:懂了。

师:如果张成在现代,要让他参加奥运会,最好报什么项目?

生:马拉松

师:哎哟,你看,因为他根本停不下来对吧。但是,他跑马拉松跟别人跑马拉松不一样。他跑马拉松,教练得管他,得在他开跑之后,做一点准备。

生:在终点种棵树。(生大笑)

生:在马拉松终点那里立一堵墙。

师:马拉松的终点,不允许立墙,也不允许种树。你们这两个教练不靠谱。(众大笑)

生:教练可以找一些队员到终点筑成人墙拦住他。

生:我觉得应该在他跑到终点的10米以后,摆放一堵软软的泡沫墙。(众大笑,掌声)

师:三则文言文读完了,我想问问同学们,文言文难吗?

生:不难。

生:好玩。

【评】

最后花了不到十分钟时间读了两篇浅显的文言短文。教师没有过多地讲解分析,不求字字落实,也不涉及前面所讲的文言文的特点。要求学生理解,但“不求甚解”,这样设计完全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可以有多种途径,通过师生对话或学生表演可以理解文章内容;还有一种是通过学生个人努力,自己读懂、理解。对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来说,后一种方法当然更加有效。因此建议在此环节设计中,留给学生朗读文言短文的时间再充分些,并且让学生自己思考或同桌讨论理解,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读懂理解课文,这样设计效果会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