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钢筋工程量计算实训教程直达砌体结构

钢筋工程量计算实训教程直达砌体结构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本工程所有的砌体加筋的形式和锚固长度一致,所以可以在工程设置部分的计算设置中针对整个工程的砌体加筋进行设置。图3.93 参数化设置砌体加筋图3.94 定义砌体加筋图3.95 修改砌体加筋计算设置对砌体加筋的钢筋信息和锚固长度设置完毕后,定义构件完成。

钢筋工程量计算实训教程直达砌体结构

一、任务说明

完成首层砌体墙结构的定义和绘制(包括圈梁、构造柱、砌体加筋)。

二、任务分析

①分析结施-1和结施-2,熟悉砌体填充墙的加筋的配置。

②分析图纸,熟悉圈梁、构造柱的位置及配筋要求。

③分析图纸结施-2和结构设计总说明。按照第十章第9节第4条对构造柱做法的说明可知,构造柱在墙体转角、纵横墙相交位置,以及沿墙长每隔3500~4000mm设置。

④分析图纸结施-2和结构设计总说明第9款(7)圈梁的相关信息。

三、任务实施

1)砌体墙的定义

进入“墙”→“砌体墙”,新建砌体墙,如图3.89所示。

图3.89 新建砌墙界面

砌体通长筋是指砌体长度方向的钢筋,输入格式为“排数+级别+直径+间距”,本工程砌体通长筋为(2)A6@600。

横向短筋:按照提示栏提示的输入格式输入,本工程为A6@250。

砌体墙类别:软件中分为填充墙、承重墙框架间填充墙3种类别。

填充墙:一般用于施工洞填充墙的绘制。

承重墙:当工程中有承重墙时,选用此类别。

框架间填充墙:一般作为框架结构的填充墙使用。

砌体墙的绘制和剪力墙一致,这里不再重复介绍。

2)圈梁的定义

绘制圈梁之前,需要绘制好砌体墙和门窗洞口。 门窗洞口的定义与绘制在剪力墙部分已经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图3.90 圈梁定义界面

砌体墙和门窗洞口绘制完毕之后,下面定义和绘制圈梁。

以Ⓑ轴下方的①到④轴之间的外墙上的圈梁为例,定义圈梁。

进入“梁”→“圈梁”,新建矩形圈梁,如图3.90所示。

截面宽度:根据结施-2可知,截面宽度同墙厚,输入“250”。

截面高度:输入“180”。

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因为b>240,根据图纸说明,输入“2B12”。

箍筋信息:输入“A6@200”。

3)圈梁的绘制

圈梁定义完毕之后,切换到绘图界面绘制图元。 在Ⓑ轴下方,①到④轴之间的外墙上采用“直线”画法绘制圈梁。 其他位置的圈梁定义与绘制方法与此一致,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使用“智能布置”。

4)构造柱的定义

对于构造柱的定义和绘制,可以采用与柱的相同的方法,此处不再重复介绍,只介绍不同的部分。

进入“柱”→“构造柱”,新建构造柱;

与框架柱相同部分不作介绍,主要介绍与框架柱不同的部分。

根据结施-2第九章第4节的说明可知,构造柱上、下端楼层处500mm高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 这时需要在箍筋信息中输入“A6@100/200”,然后在上、下加密范围内输入“500”,如图3.91所示,则完成此类情况下箍筋的定义。

图3.91 构造柱定义界面

5)构造柱的绘制

构造柱的绘制,除了按照介绍框架柱部分的方法进行绘制,还可采用更为便捷的方法,这里介绍“自动生成构造柱”的功能。

使用“自动生成构造柱”功能,不用先定义构造柱,软件是采用反建构件的方式来布置的。在绘图工具栏选择“自动生成构造柱”功能,弹出如图3.92所示的对话框。(www.daowen.com)

图3.92 自动生成构造柱

根据结施-2第九章第4节的说明,设置好构造柱在砌体墙中的布置位置,然后根据图纸输入构造柱的属性。 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根据状态栏提示点选或是拉框选择砌体墙,单击右键确定,则在图中自动布置上了构造柱。

四、任务结果

首层砌体结构钢筋总量如表3.5所示。 (见报表中《构件类型级别直径汇总表》)

表3.5 首层砌体结构钢筋总量

(1)砌体加筋的定义和绘制

分析图纸结施-2和结构设计总说明,填充墙中“(3)填充墙与柱和抗震墙及构造柱连接处应设拉结筋,做法见图八;墙两侧各一道加筋,锚入构造柱长度为200,伸入墙内长度为700。”但此工程的填充墙已设置了通长筋和横向钢筋,所以不再设置砌体加筋,此处只说明一下砌体加筋定义和绘制的方法。 以③轴和Ⓑ轴交点下方T形砌体墙位置的加筋为例,介绍砌体加筋的定义和绘制。

a.在“砌体加筋”的图层,定义界面,新建砌体加筋。

b.根据砌体加筋所在的位置选择参数图形,软件中有L形、T形、十字形和一字形供选择使用,各自适用于相应形状的砌体相交形式。 例如,对于L形相交的砌体,选择L形的砌体加筋定义和绘制。

•新建砌体加筋:选择与总说明中图八对应的形式,选择“植筋T⁃4”形。 砌体加筋参数图的选择,主要看钢筋的形式,只要选择的钢筋形式与施工图中完全一致即可。

•参数输入:Ls1,Ls2和Ls3指3个方向的加筋伸入砌体墙内的长度,输入“700”(见图3.93);b1是指竖向砌体墙的厚度,输入“200”;b2指横向墙的厚度,输入“200”。 单击“确定”按钮,回到属性输入界面,如图3.94所示。

•根据需要输入名称:按照总说明中图八,每侧钢筋信息为A6@600,1#筋、2#筋和3#筋分别输入“2A6@600”:本截面形式中不存在4#钢筋,不用输入。

•加筋伸入构造柱的锚固长度需要在计算设置中设定。 由于本工程所有的砌体加筋的形式和锚固长度一致,所以可以在工程设置部分的计算设置中针对整个工程的砌体加筋进行设置。 由于选择的T⁃4形砌体加筋是按植筋的做法计算的,所以在图3.95中第40项“砌体加筋采用植筋时,植筋锚固深度”中输入“200”。 这样,就可以一次性设置整个工程中砌体加筋的锚固长度。

图3.93 参数化设置砌体加筋

图3.94 定义砌体加筋

图3.95 修改砌体加筋计算设置

对砌体加筋的钢筋信息和锚固长度设置完毕后,定义构件完成。 按照同样的方法,可定义其他位置的砌体加筋。

(2)砌体加筋的绘制

图3.96 绘制砌体加筋

切换到绘图界面,在③轴和Ⓑ轴交点下方位置绘制砌体加筋,如图3.96所示。

采用“旋转点”绘制的方法,选择“旋转点”,选择构造柱所在位置,选择水平向砌体墙的左侧端点确定方向,则绘制成功。

其他位置加筋的绘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点”画或者“旋转点”画法,也可以使用“智能布置”。

砌体加筋的绘制流程概括如下:新建→选择参数图→输入截面参数→输入钢筋信息→计算设置(本工程一次性设置完毕就不用再设)→绘制。

对于本工程来说,针对不同的墙相交类型应选择相应的砌体加筋形式,如L形、十字形和一字形;不同的墙厚,需要修改参数图中的截面参数;钢筋信息按照参数图中存在的钢筋型号的数量输入1#~4#的钢筋,参数图中没有的则不用输入。

(3)过梁的定义和绘制

本工程的砌体墙中的门窗洞口上方都布置有圈梁来代替过梁,不用再绘制过梁。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过梁的定义和绘制。

①过梁的定义。 如图3.97所示,进入“门窗洞”→“过梁”,新建一道过梁。

图3.97 定义过梁

截面宽度:绘制到墙上后,自动取墙厚。

起点伸入墙内长度和终点伸入墙内长度:此项会影响到钢筋长度的计算,根据实际图纸情况输入,一般为250。

位置:按实际情况选择洞口上方或者洞口下方。

其他属性和梁的定义类似,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按照同样的方法定义其他过梁。

②过梁的绘制。 过梁定义完毕后,回到绘图界面,绘制过梁。 过梁的布置可以采用“点”画法,或者在门窗洞口“智能布置”。

按照不同的洞口宽度,选择不同的过梁进行绘制。

“点”:选择“点”,选择要布置过梁的门窗洞口,即可布置上过梁。

“智能布置”:选择要布置的过梁构件,选择“智能布置”命令,拉框选择或者点选要布置过梁的门窗洞口,单击右键确定,即可布置上过梁。

砌体结构部分的钢筋,一般会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进行说明,因此,在计算砌体结构的钢筋时,一定要仔细阅读结构设计说明,完整地输入所有构件的钢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