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讨日本音乐创作的问题和挑战

探讨日本音乐创作的问题和挑战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久以来,日本儿童在音乐课堂上的创造性活动都局限在运用西方音乐符号创作歌曲的层面。1989年,日本教育部发布了义务音乐教育修订指南。尽管有政府的大力推动及专家的支持,音乐创作仍未能在日本义务音乐教育中得到充分实施。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在所有受访者中,只有66%的小学生和47%的中学生表示义务音乐教育包含了创造性活动。这些日本小孩演唱并学习了许多歌曲,但是幼儿园并没有鼓励他们修改或创作歌曲。

探讨日本音乐创作的问题和挑战

长久以来,日本儿童在音乐课堂上的创造性活动都局限在运用西方音乐符号创作歌曲的层面。1989年,日本教育部发布了义务音乐教育(如1-9年级)修订指南。该指南引入了一种新的作曲理念,即创造性音乐制作,囊括了直觉探索及多种声音材料的制作,大大扩展了音乐创作的内涵。该理念最初仅在小学开展实施,经过进一步修订后(日本教育部,1989,2000),逐步推广到初高中。将音乐创作列入指南的做法就是正式宣布:这种“非常规的”创造性活动将与“常规”音乐作曲一并成为小学及初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针对职前或在职教师,出现了许多由著名学者撰写的指导性书籍或研讨会(如Shimazaki,1996,1997;Tsubono,1995,2001)。

尽管有政府的大力推动及专家的支持,音乐创作仍未能在日本义务音乐教育中得到充分实施。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在所有受访者中,只有66%的小学生和47%的中学生表示义务音乐教育包含了创造性活动。[1]种种迹象表明这一认知现象的产生至少有两种原因:

第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对什么是音乐、什么不是音乐形成了常规性理解,他们相信只有那些具有特殊天赋或接受过大量训练的杰出人士才能创造出这种音乐(如Sloboda,Davidson, & Howe,1994)。这些先入为主的观念给小学教师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因为他们常常会被安排给学生上音乐课,尽管这些老师并未接受过音乐专业训练。专业的音乐教师在教初中学生时也未能摆脱这种影响,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不具备进行音乐创作的才能。

第二,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案引导教师从长远角度组织教学。教师们可能会从提倡创造性音乐创作的指导性书籍和研讨会中获得许多关于音乐课堂创造性活动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如焰火般稍纵即逝,脱离了当前或未来的教学活动。

大众关于音乐的固定观念所产生的第一个问题是:音乐必须悦耳动听、结构合理。不熟悉音乐的人们认为,只有遵循规则才能创作出这种音乐,如一些他们不熟悉的特殊规则。这种对适用规则的意识和不确定性可能会转变成害怕犯错的心理,而这种心理正是压抑创造力潜能的绊脚石之一(Ng,2001)。

有趣的是,婴幼儿不论是否具有音乐天赋,都会探索音乐的各种特色和功能,并且常常会在自由玩耍时创作出自己的歌曲(Adachi,1994;Campbell,1998;Moorhead & Pond,1941,1942;Omi,1994)。无论儿童自发的音乐创作是天性使然还是由于照料者的后天培养,在没有明确引导的情况下,12个月大的小孩能在玩玩具时哼出有音律的单句,创作出有节奏的片段(Kelley & Sutton-Smith,1987;Mc Kernon,1979)。这些自发性行为受到好奇心的激发,通过模仿以前听到过的声音、混合多种声音片段、对音位(后来是词)进行探索及不同的音高和节奏创作出自己特有的声音,让他们乐在其中。那么,我们又是何时或怎样失去这种玩乐的心态的呢?(www.daowen.com)

H.加德纳(1982)曾警告说,由于不当的学校教育,儿童的创作心态在10岁时就可能会消失。就日本小孩而言,幼儿园并没有鼓励他们进行自我表达(Ng,2001),对创造性心理的压制在小学一年级就已凸显出来。例如,我们要求日本和加拿大的一年级小朋友创作一首能让观众感到高兴或悲伤的歌曲,日本只有20%的小孩能做到,但是加拿大却有80%的小孩创作出了自己的歌曲(Adachi,2000)。这些日本小孩演唱并学习了许多歌曲,但是幼儿园并没有鼓励他们修改或创作歌曲(Adachi,2001)。把同样的任务交给那些曾在幼儿园受到鼓励并通过创作歌曲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一年级小朋友,60%以上都创作出了自己的歌曲(Adachi,2002)。

我们有理由怀疑,由于类似教育的结果,许多日本教师在成年后的大多数时间里,他们的创造力潜能可能也已经受到阻碍。普通民众的创造力潜能可能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或被层层规则和心理障碍埋葬了,通过适当的引导是能够重新发掘的。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这种状况,我们为教育专业本科的学生提供了多种亲身体验创造性音乐的机会,以此作为他们未来教师培训的一部分。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他们对自己音乐创造力潜能的自信,从而树立起信心。此外,学生至少能够学到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会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构成音乐,按自己的想法演奏,并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有别于大众观点,我们认为音乐创作与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同步进行的,而非一先一后(Pace,1999)。我们为本科学生提供的音乐教育方式也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在为本科学生提供一系列音乐创作活动的范例,正如大量实用型书籍和讨论会能提供给他们的一样。但是,用我们的方法效果更显著,因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概念工具帮助未来的教师们理解音乐创作的认知过程,这样他们就可以将我们的创作练习作为以后如何组织新颖课堂活动的参考。

本章的主要目的在于论证教师们如何通过与不熟悉音乐的本科生和小学生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并组织音乐创作活动。同我们为本科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做的一样,首先,我们会从音乐创作的认知层面进行解释,然后,根据每项任务的基本原理阐释创造性练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