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川剧与庙会文化的密切关系:历史背景与发展影响

川剧与庙会文化的密切关系:历史背景与发展影响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庙会戏”也是川剧与民众密切相关的一项民俗活动。清代至民国时期,各地寺庙逢节日、神诞、祭祀活动等,都要演戏,酬神娱人,称为庙会戏。内江城隍会期为阴历八月十三,每年均由六省会馆和各行业帮会集资演戏48本。由于战乱、政治等因素,庙会戏在20世纪中期逐渐减少,川剧的演出市场由此遭受重创,其艺术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川剧与庙会文化的密切关系:历史背景与发展影响

庙会戏”也是川剧与民众密切相关的一项民俗活动。清代至民国时期,各地寺庙逢节日、神诞、祭祀活动等,都要演戏,酬神娱人,称为庙会戏。旧时四川月月有庙会,正月十二禹王会、正月十五上元会、二月初二文昌会、六月十九日观音会、三月初三娘娘会、四月初八佛祖会、五月初五龙舟会、五月十五瘟祖会、六月二十四老郎会、八月中秋月光会、十月初一牛王会,等等。此外还有春台会、药王会、土地会、盂兰会、火神会、老君会等。每逢会期,请戏班在庙中戏台或临时搭台演戏,少者三五天,多则满月。庙会活动也是当地民众的节日,百姓看戏娱乐,商贩经营贸易,寺庙人气兴旺,皆大欢喜。闻名全川的资阳的城隍庙会、犍为的王爷庙会、金堂的月光会等,成为各路戏班、名角打擂竞技的舞台,川剧借以进入繁荣发展的大好时期。

不同的庙会有各自固定的剧目,如观音会必演《香山卷》、佛祖会必演《黄袍记》。也有忌演剧目,如春台会只能演灯戏或喜庆戏,不能演犯宰杀的剧目。城隍会戏是四川各城乡都要举办的庙会戏,在民间影响最大。《资阳县志》记载“清嘉庆白莲之乱,封资阳城隍为显忠伯爵晋号。……于阴历五月二十八演戏近两月,十分热闹,朝会观戏士女如云”。内江城隍会期为阴历八月十三,每年均由六省会馆和各行业帮会集资演戏48本。届时举行城隍菩萨、城隍娘娘出巡仪式,判官、小鬼、无常、夜叉、土地等皆随驾前行,鞭炮锣鼓响彻云天,善男信女持香跟随,热闹非常。旧时的庙会戏、帮会戏、堂会戏、贺戏、愿戏从不同角度渗透到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民众的生养死葬都与戏曲联系在一起,在百姓的精神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戏曲艺术由是蓬勃发展。成都武侯祠是集诸葛亮祠堂刘备古墓于一地的蜀汉遗址圣地。每年春节都要在这里举办大型祭祀活动,祭奠蜀汉君臣诸葛亮和刘备、关公、张飞,同时演出歌颂诸葛亮、刘关张业绩的戏,如《桃园结义》《古城会》等。由于战乱、政治等因素,庙会戏在20世纪中期逐渐减少,川剧的演出市场由此遭受重创,其艺术发展受到严重影响。(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