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茶源地理·贡茶古今:品行赞誉商家

茶源地理·贡茶古今:品行赞誉商家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3月下旬带客户上茶山的昆明茶行,以每公斤3800元的价格,从几户茶农手中收购陈升茶厂预留给茶农自售的50公斤茶叶。老班章如此火爆,源于茶企的一个传统工艺拼配,以及最近几年普洱茶行情上涨后许多茶行的借势扩量。老茶客的嘴巴是刁钻的,他们喝上一口就知道拼配了多少的量,并将之总结为“喝茶就是喝茶行老板的人品”。这种循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带来普洱茶市场行情的非理性化,以及价格的暴跌调整。

茶源地理·贡茶古今:品行赞誉商家

2013年春天的老班章,已经成了一片业余茶客的战场,令这里“主场”的陈升茶厂备感压力。陈升茶厂在几年前普洱茶低潮时,就与老班章村签订了合同,承购茶农所有茶叶

当年他们制订的计划是每公斤2000元出头,但很快随着春天的到来而把收购价提到了每公斤2600~2800元。而在3月下旬带客户上茶山的昆明茶行,以每公斤3800元的价格,从几户茶农手中收购陈升茶厂预留给茶农自售的50公斤茶叶。由于要等茶农现摘现做,他们在山上停留了一星期,等到下山时,已经有人给他们开价每公斤4200元收购这批茶叶。

2014年春季,老班章村的茶叶争夺战上演得更加剧烈,每天有上百辆车开进村里,明前茶价格上升到了每公斤8000元,陈升茶厂的价格计划再次被打乱。

老班章如此火爆,源于茶企的一个传统工艺拼配,以及最近几年普洱茶行情上涨后许多茶行的借势扩量。最典型的就是,所有易武山上产的茶叶,都敢于打上“易武正山”的标签。出于生产的平衡,就算同一个村子的茶叶,茶厂也需要把不同人家的茶叶混合后配出一个平稳的味道。

老茶客的嘴巴是刁钻的,他们喝上一口就知道拼配了多少的量,并将之总结为“喝茶就是喝茶行老板的人品”。为了保证茶饼的纯洁,老茶客干脆直接开车上茶山,并且在他们的带动下,各种亲友团纷纷跟上,他们身边围绕着的各种观光客、业余客,以及冲着“买茶增值”的投机客,纷纷出现在山头上。这些业余客直接进入古茶区,给常年驻扎在当地的茶厂带来了很大的原料价格冲击。

对于茶叶厂商而言,这样的虚假繁荣下有着一个致命的陷阱:普洱茶原料看涨-为了稳定价格而增大其他山头拼配量-消费者觉得品质下降-对品牌茶叶评价下降-消费者前往指定山头购茶-名山头原料继续看涨。这种循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带来普洱茶市场行情的非理性化,以及价格的暴跌调整。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茶厂变成了“地产商”,死死地围住一片名山头,与散客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有的茶厂秉信“树挪死人挪活”,放弃了这些名山头的争夺,改去开发包装一些不那么知名的茶山,重新发掘这些山头的价值。

2014年春天,笔者在勐海茶区碰到一个名为“勐乐山”的号称普洱茶第七大茶山的品牌,同行的都是茶人,大家都在嘀咕没有听说过这座山头。后来我们干脆去拜访了茶厂,来自广州的老板直言,这是一个文化概念上的茶区,力图打破大家现在死守住一座古茶山不放的尴尬局面,这座抽象的山代表的是他所能制出来的茶的品质。(www.daowen.com)

在普洱茶重镇勐海,自2008年普洱茶低迷以后,从2009年始,一批新的茶厂开始在这里落地,这些新建的茶厂,卫生条件和生产工艺更加标准,同时,老板也更加沉稳,更加注重品牌的稳定品质和建立稳固的营销渠道。

这些新一代的企业老板,多数都做过十多年的普洱茶生意,从营销到生产基本全通,他们对当下普洱茶品牌对于原料产地品牌影响的过度依赖表示担忧,毕竟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不能把全部的卖点都放到历史上。

贡茶北苑

讲中国的贡茶,无法不谈北苑和它的龙凤团茶,也无法忽略北苑今天所面临的困境:从宋朝最著名的茶产区变成『武夷山茶』的原料供应地。

《将进茶图》1116年 河北宣化辽代张世壁画

壁画中三人,中间女子手捧带托茶盏,托黑盏白,似欲奉茶至主人。左侧人左手执扇,右手抬起,似在讲什么。右侧女子侧身倾听。桌上置有红色盏托和白色茶盏,一只大茶瓯,瓯中有一茶匙。点茶有在大茶瓯中点好再分到小茶盏中饮用的情形。桌前地上矮脚火盆炉火正旺,上置一汤瓶煮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