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源地理·贡茶古今(第2版)

成为茶源地理·贡茶古今(第2版)的建瓯茶 – 最新研究

水仙是建瓯的当家品种,根据建瓯“茶头”周理飞提供的数据,建瓯栽种了57种茶,2015年,水仙的栽种面积是62%,乌龙的栽种面积是15%,余下的则由其余50多种茶树摊分。根据福建水仙茶品牌战略联盟主席杨廷生介绍,水仙味道醇香柔顺,有“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的说法。1984年,全国推广种植水仙茶树,建瓯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走上了广泛种植水仙的道路。
理论教育 2023-07-29

传承北苑精神,茶源地理重启(第2版)

刘成龙笑眯眯地点头:“要做,明年还做,做更好的,更到位的。把模子改掉,这样花纹才会更加好看。”刘成龙没有接腔,眼神里的孩子气一股一股地往外冒。乌龙茶是他在市场上打响名头的茶品,也是他这几十年经验的积累。即便明年他真的能复制出真正的龙团胜雪,那也无非是建立一个可感知的、具体的宋代辉煌茶文化纪念碑,是一个现代向古代致敬的行为。而建瓯,北苑,真正需要被传承的,是宋人那种不厌其烦、精中求精的制茶精神。
理论教育 2023-07-29

茶源地理:让消费者接触茶,解决消费问题

中国的茶产业一直都不大关注大众消费者,在今天的中国,如果没有深入接触茶,任何一个消费者,无论身处任何阶层,对茶叶的了解都是很有限的。很多消费者对茶叶有各种各样的疑问,有的甚至不敢跨进装修神秘且高大上的茶叶店。要解决消费者层面的问题是非常急迫的。能做出有自己风格和档次,又让一般人消费得起的茶,才能在未来占领主流市场。
理论教育 2023-07-29

古树茶安全无毒,茶源地理·贡茶古今第2版证实

云南茶业历史上,古树茶曾广泛应用于普洱茶生产制作。因此,野生茶“有毒之过”被混同强加于古树茶头上,使得古树茶竟从“不用”进一步沦落至“不可用”之地步,被省茶叶公司禁止收购。他为了证明此观点,特将古树茶茶样送交杭州质检所,经由骆少君女士检验确认,古树茶安全无毒,自此古树茶方得正名。我虽有志于推广古树茶,但其后古树茶的疯狂暴涨则远离我本意,更不认可追捧村寨纯料。
理论教育 2023-07-29

探寻茶源地理:揭秘贡茶古今

文/黄剑虹把茶打出泡沫再喝,并不是日本人发明的喝茶法,宋朝最有品位的皇帝赵佶才是个中高手,如果你有点冒险精神,准备好抹布、茶粉、热水、茶杯和茶筅,就可以学着像宋徽宗那样玩茶了。郑记常常研读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并依照文章中所描写的点茶步骤多番实践,试图还原宋朝的点茶法。就连茶盏,郑记也坚持用宋人使用的敞口茶盏,而非日本茶道喜用的马蹄碗。郑记拿出细细的茶粉,放入茶盏当中,便开始煮水。
理论教育 2023-07-29

煮茶擎天岩:揭秘茶源地理,古今贡茶

1 擎天岩村清晨在擎天岩村茶农周地培家里吃了早饭。擎天岩 位处福建建瓯之北,龙村乡境内,主峰海拔1222米,与南面石塔山遥遥相对,是建瓯四大天柱之一。山腰有庵,名擎天岩庵(龙池寺),拥地15亩。说起擎天岩的茶,民国时期,都得擎天岩的茶先在市场上定了价,才能以此制定其他茶的价格。4 擎天岩主峰龙池寺后,经过一片茂密竹林走到擎天岩主峰。向下望,还能看到小小的擎天岩村在浓绿的青冈林边上展开。
理论教育 2023-07-29

中国古代贡茶的历史与文化

贡茶,是中国古代地方专门进贡皇室供帝王将相之用的。这仅是贡茶的萌芽而已,既未形成制度,更未历代相沿袭。顾渚山贡茶院渐趋衰落,北宋政府在福建建安设立贡茶园,专门负责宫廷饮茶的供给。随着皇族的消失,以顾渚山贡茶院、北苑龙焙、武夷山四曲为代表的御茶园,茶园与生产制度早已不复存在,今天尚存的遗址,多以旅游景点、科研基地的形式存在,发挥文化和商业余温。我们探寻贡茶,是为了求证昔日贡茶的品类、工艺乃至精神。
理论教育 2023-07-29

茶源地理·贡茶古今:五千年茶叶生活经验传递

现在学茶,我通过它认识到农耕文明的力量,一个人仅凭他有限的个人经验在这个世界上活不下去,中国有五千年现成的经验,不拿来用干吗?中国市场需要什么,不是装,是真真实实的生活经验,现在外面装的太多了,害人。做茶馆有意思的是,它极具挑战性,要把五千年的精彩生活片段通过茶这样的物化表现呈现出来,让人家有回归感,亲切感。要用一杯茶来解释中国五千年的生活经验。
理论教育 2023-07-29

喝茶心态从健康变炫耀,茶源地理书摘揭示

喝茶的心态从健康、情谊到品赏而逐渐变成炫耀较劲,对杯中的一泓汤水总是要追求极品中的极品,拥有人家所未拥有的,所以所有的茶都不够好。中国人穷,真的很穷。中国的茶不好,真的没有好茶。同样的道理,没有好茶,不是因为中国茶的工艺做得不够好,而是我们喝茶的心态。一个是上月在西安召开的“中国茶叶学会”的年会。
理论教育 2023-07-29

宋代茶文化:龙团、凤团被新款贡茶迅速取代

龙团和凤团全部选用最为细嫩最为洁净的茶芽制成,一年只能制造40枚,每枚重量不到半斤。此人精益求精,开始制造“小片龙茶”,又名“小龙团”,每枚重量只有8钱,折合现在30克不到。再后来宋神宗即位,小龙团又不受待见了,因为建安出了一批更为高档的贡茶,名叫“密云龙”。款式越来越新,质量越来越好,所以新款贡茶很快取代老款贡茶,不管过去多么稀罕的贡茶,过不了几年就会被打入冷宫。
理论教育 2023-07-29

茶源地理·贡茶古今:品行赞誉商家

而在3月下旬带客户上茶山的昆明茶行,以每公斤3800元的价格,从几户茶农手中收购陈升茶厂预留给茶农自售的50公斤茶叶。老班章如此火爆,源于茶企的一个传统工艺拼配,以及最近几年普洱茶行情上涨后许多茶行的借势扩量。老茶客的嘴巴是刁钻的,他们喝上一口就知道拼配了多少的量,并将之总结为“喝茶就是喝茶行老板的人品”。这种循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带来普洱茶市场行情的非理性化,以及价格的暴跌调整。
理论教育 2023-07-29

茶源地理·贡茶古今:龙凤团茶探秘

见刘成龙是因为他是龙凤团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来经过证实,这还是个半谣言:这种茶饼刘成龙固然也做了,但只是一种纪念品,并不是他真正的龙凤团茶“作品”。刘成龙进内室,拿出两个直径大约12厘米的茶饼,随意地放在桌上,没有被绫罗绸缎包裹起来,当然也没有放在银盒子里,上面衬上金花。刘成龙点根烟,盯着桌面两片茶。刘成龙肯定地说。
理论教育 2023-07-29

普洱茶:贡茶专有,源于清朝鄂尔泰担任云南总督

普洱茶正式成为专门特制的皇家贡茶,始于公元1726年,也就是清雍正七年,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官差把茶收去,在指定的茶厂里压制成特别的“人头团茶”,此茶叶样式为贡茶专有,民间不许仿制。制作“人头团茶”的师傅,由官方从民间选拔,不仅制茶技艺高超,还会由官医进行体检和筛选,以保证身体健康。普洱茶作为贡茶,也给滇南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理论教育 2023-07-29

茶源地理·贡茶古今:重建好茶标准,拒绝假中华

在东南亚市场和广东市场名声颇高的“南路水仙”产自南雅镇。刘成龙对于当下建瓯一窝蜂开设茶厂,但是“不好好做茶”“不懂乌龙茶”的现象表示出极大的愤怒。他认为这种现象会扰乱人们对“好茶”的评判标准,因为“抽惯了假中华,再抽真中华就不习惯了”。刘成龙说,“现在,人们不认识好茶了,都是用耳朵喝茶!全都应该咔!咔!”
理论教育 2023-07-29

贡茶古今:历史余烬与市场高温

龙颜大悦固然能成就一款茶品,但历史的余烬也足以烤焦一个茶区。在历史上最风光的北苑贡茶产区被改革开放以来的外销任务拖累。为了满足产量,大规模扩大茶园面积,种植品种单一。被保护得最好的龙井贡茶产区在西湖整体申遗成功后更加身价百倍。那18棵老茶树虽是后世补栽,所产的“贡茶”依然卖出每斤数万的天价。
理论教育 2023-07-29

唐朝皇家茶场:茶源地理与贡茶演变

唐代之于贡茶,最可说的便是一部《茶经》、法门寺地宫的绝世茶具和当时出现的“皇家茶场”。研究者普遍认为,在物质文明发展史上,陆羽的《茶经》是一件大事,因为它肯定了茶饮生活的知识性地位,不仅包括了大量的茶事经验,还奠定了茶道规矩。沈冬梅强调,陆羽的《茶经》并不仅是总结当时的喝茶方式,更制定了关于饮茶的几乎所有重要的准则,整个茶道的体系就此初步建立。
理论教育 2023-07-29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