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探究:存疑反思与延伸

中学化学教学探究:存疑反思与延伸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验证式”结尾教师提出课前设计好的实验题目,让学生提出方案,并进行具体操作,在实验中验证本课内容,达到小结的作用。3.“探究式”结尾教师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涉及的问题都讲清楚,有些需要学生课后去思考、去探究。在FeCl3溶液中滴入少量Na2S溶液,生成物是什么?FeCl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是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探究:存疑反思与延伸

1.“验证式”结尾

教师提出课前设计好的实验题目,让学生提出方案,并进行具体操作,在实验中验证本课内容,达到小结的作用。例如讲完“铝的重要化合物”后,为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Al(OH)3的两性,我们设计了一道实验题目,怎样通过实验证明Al3+、[Al(OH)4]-和Al(OH)3各在什么条件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过学生的验证式实验,作为本课的结尾。

2.“悬念式”结尾

几堂联系比较紧密的课,当其中一堂课结束时,可有意识地提出悬而不决的问题。例如小结“分子间作用力”时,指出相似结构的物质的分子间作用力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它们的沸点也随着升高,但实验测得氨、水和氟化氢的沸点比对应主族的其他氢化物为高,这种反常意味着什么?从而激起学生渴求知道结论的愿望,为下堂课打下“伏笔”。

3.“探究式”结尾

教师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涉及的问题都讲清楚,有些需要学生课后去思考、去探究。因此,有些课讲完后,要把课堂结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把一些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而课上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

例如,讲“铁的性质”一节时,Fe3+与Fe2+的相互转化是本节课难点,有一系列问题不可能在课堂上全部解决,一些教师在结束本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尾实验:在FeCl3溶液中分别加入铜粉、Na2S溶液和KI溶液。现象很是鲜明,实验后又提出下列问题,提供学生课后研究。(www.daowen.com)

(1)Cu的金属活动性在Fe后,为什么能跟FeCl3溶液反应?生成物为什么呈绿色?请你对Fe2+、Fe3+、Cu2+的氧化性做一比较,排出它们的强弱顺序。

(2)在FeCl3溶液中滴入少量Na2S溶液,生成物是什么?若将此实验的操作顺序颠倒,在Na2S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生成物是否相同?为什么?

(3)FeCl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是什么?如加入淀粉,有何现象?

这样由此及彼,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一个新的深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探求知识的欲望。

总之,课堂结尾要紧扣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课堂实际等采取恰当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