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做快速阅读:信息时代的技巧

如何做快速阅读:信息时代的技巧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阅读格局一定要先确定下来,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一旦形成定式,就要严格按照定式行事。有了这个诀窍的助力,行动将不再是难事,这对日本人来说尤为有效。人们只要认定这样做可行,就一定能做成,日本人大抵如此。日本人似乎有一种信念,他们很愿意相信花的时间越多,生产率也就越高,但我却对此深不以为然。劳动时间长,生产率反而低下,之所以会如此,正是日本国民的这种信念在作祟。

如何做快速阅读:信息时代的技巧

我们的生命是由一点一滴的时间积累而来,时间是我们生命当中最为宝贵的财产。当然,读书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在读书上面肆意挥霍时间。

我跟人聊起读书的话题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自己读书的时候从来都不设定时限,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

读书时要事先计划好时间,做到专时专用。虽说读书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但显然时间更是重中之重,毕竟时间就是生命。

因此读书也一定要设定时限。规定时限之后,人的注意力也会随之更加集中,这着实是个有趣的现象。总之我们按照自己设定好的时间去读就好。就像很多人在工作中都能按时完成规定的任务一样,如果在读书时设定时限的话,那么我们也一定能按时读完。

相反,如果没有时间限制的话,我们在工作时,所有人都将会是一副懒洋洋的做派,工作也将毫无止境地一直拖延下去。

可见设定时间限制对任何事来说都能起到积极的效果,所以读书也是一样。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果只读一遍的话,恐怕会难以领会作者的意图。那么,我们就要读三遍。首先,我们要先着眼于大局。掌握了概况以后,对于书中重点内容的把控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当然,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读书也是一样,但我们绝不要轻易放弃挑战。首先要制定出100分钟读三遍的计划。第一遍10分钟,第二遍50分钟,第三遍40分钟。阅读格局一定要先确定下来,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一旦形成定式,就要严格按照定式行事。

我们要的不是鼓足干劲,也不是尽力而为,而是能够将决心及决定等转化成行动的诀窍。这个诀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有了这个诀窍的助力,行动将不再是难事,这对日本人来说尤为有效。

空有决心而迟迟无法付诸行动的人必将一事无成,同时,这无疑也是十分痛苦的。比如说,如果有人指导我们如何做自我介绍的话,我们的自我介绍将会做得非常精彩;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如何约会的话,我们也能做得十分出色。

在商务活动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一切都按照工作手册去做,就一定会做得中规中矩。任何人只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去做,工作肯定不会出问题。

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计划100分钟读三遍,这三遍的安排如下:第一遍用10分钟总览全局,第二遍用50分钟精读,第三遍用40分钟深入阅读。这时我们不会在意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而想的只是如何能迅速完成计划。人们只要认定这样做可行,就一定能做成,日本人大抵如此。

短时间内读三遍远比花很长时间读一遍更容易抓住重点。这其中的差别只有亲自实践后才能感受得到,也正是有了这种成功的体验,我们的态度才会变得越发积极。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看看100分钟读完一本书和花两周的时间读完一本书哪种情况效果更好。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种情况。花100分钟的话,不仅能够节省时间,而且还能有效地掌握要点,也能记住书中内容。而后者虽然花了两周的时间,但再过两周以后,却几乎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可见一本书仅花100分钟阅读,其优势十分明显。

我们要摒弃阅读所花时间越多效果就越好的想法。究竟是哪种读书法更高效,还需我们在实践中细细品味。(www.daowen.com)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疑问,会不会花的时间越长,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反而会越低呢?又会不会花的时间越长,就越无法抓住重点呢?

实际上,我们对书籍理解和记忆的因素并非是时间,而是阅读的次数。我们阅读所花的时间跟对书籍的理解程度是成反比的。

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跳跃式阅读就不难做到。要彻底摒弃所花时间越多就理解得更透彻的想法。

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花得时间越多,反而会越无法抓住重点的话,就能深切体会到,加深理解和加强记忆并不是靠时间,而是靠阅读次数。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人潜意识的作用不容小觑。在阅读过程中,看似跳过的部分,实际上我们已经将其切切实实地看在了眼里。

短时间阅读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读的时候更能够全神贯注。

心理学上有一个沉浸理论(Flow Theory)。是说人完全投入到当前场景中,思维不会被眼前的事物所干扰,处于一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人进入沉浸状态时,会彻底丧失时间概念和自我意识。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制定的时间计划千万不能忘记,这一点至关重要。虽说是完全沉浸在读书里面,但在此期间绝不能忘了时间。

在开始之前,要尽量清除一切可能打搅到我们读书的因素。首先要关掉智能手机电源。如果是在上班或上学的路上读的话,就要尽量选一些简明易懂的书籍,最好是选一些在短时间内能够读完的。

我在庆应义塾大学任教期间,每次让学生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时,与其给他们3个月的时间,倒不如给他们一周的时间,因为后者的质量往往高于前者。

日本人似乎有一种信念,他们很愿意相信花的时间越多,生产率也就越高,但我却对此深不以为然。实际上,在G7(七国集团)各国当中,日本的生产率是最低的。劳动时间长,生产率反而低下,之所以会如此,正是日本国民的这种信念在作祟。

在很多人印象当中,认为只要花上足够的时间,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花更多的时间往往意味着对时间的重视程度不够,更暗示了其目的不够明确。

因此,我们一定要对时间进行压缩,在如何使用时间上多下功夫。如此一来,必定事半功倍。我们要改变观念,重新认识时间与成果之间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