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湛江傩舞文化:松竹镇东阁村的傩舞

湛江傩舞文化:松竹镇东阁村的傩舞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松竹镇东阁村有邓巡庙,供奉万天雷首邓天君。其诞期是农历正月二十八日,按村惯例提前于二十七日举行敬祭雷首公的舞傩活动,傩舞的形式面具是雷公与东南西北中五雷公将,有五个程序。松竹镇东阁村舞傩的场面演示 在广场南边,雷首公像安坐神轿面对宗祠。钟家兴传授、吴兆生记谱的雷州傩舞音乐遣灾 祠前演练完毕后,燃放鞭炮,启程前往各家各户遣灾。东阁村民众称舞傩为“舞户”或“舞呼”。西排村五雷公将傩面具

湛江傩舞文化:松竹镇东阁村的傩舞

松竹镇东阁村有邓巡庙,供奉万天雷首邓天君。其诞期是农历正月二十八日,按村惯例提前于二十七日举行敬祭雷首公的舞傩活动,傩舞的形式面具是雷公与东南西北中五雷公将,有五个程序。

请神 农历正月二十七日早上4 时左右,村民先在邓巡庙设坛敬祭雷首公。道士念经诵咒,赞颂雷神功德,保佑年景风调雨顺,物阜安康,并奏请雷首公巡游遣灾,举行敬雷舞傩仪式。道士念咒经奏请雷首公,经占卜允许后,道士向参与者送傩面具,舞傩者戴上面具后接受赏酒,宣誓听从指挥勇敢遣灾。村民抬着雷首公像,戴着雷公与五雷公将的傩面具,穿着五色衣服,列队出发,往宗祠作忏参拜祖先,并在祠前广场演练遣灾动作。

松竹镇东阁村舞傩的场面

演示 在广场南边,雷首公像安坐神轿面对宗祠。戴着雷公傩面具的村民左手拿凿右手举斧,戴着五雷公将傩面具的村民左手叉腰右手高举作“香火诀”,从左侧徐徐进入场中,站立于东、南、西、北、中的方位间,头不停地左右摆动。“雷公”站在庭院后中间,出斧举凿,踏步向前或往后作进退状。中央“雷将”左手拿着指挥毫鞭右手叉腰,躬身不停地转动跳跃,逐一向“雷公”与四方“雷将”指点。四方“雷将”两手皆作“香火诀”,先左站成半丁字步,在左腰肋间上下做叩击动作两次后,又换回在右站成半丁字步,在右腰肋间上下做叩击动作两次,左右互换不停地转动。中央“雷将”随着 “笃、笃、仓,笃、笃、仓”的乐声,脚步上下踏跳,手挥毫鞭向“雷公”与四方“雷将”逐一指点一圈后,各将齐举手发出“呼、呼”的声响,以示听从指挥。中央“雷将”随即又向“雷公”与四方“雷将”指点一圈后发令,各将齐举手发出“呼、呼”的声响,以示勇敢遣灾。中央“雷将”接着又重复原动作逐一向四方“雷将”指点,如此指点环转三圈后,各将齐举手发出“呼、呼”的声响,以示满意。舞傩的动作原始古朴,独具风格。

钟家兴传授、吴兆生记谱的雷州傩舞音乐

遣灾 祠前演练完毕后,燃放鞭炮,启程前往各家各户遣灾。雷首公指挥雷公、五雷公将奔赴到各家各户,各家各户在庭院中备供品迎接。遣灾持续至晚上6 时。(www.daowen.com)

押灾 晚上6 时遣灾结束后,把妖邪押在纸船上送往溪河。道士跟随着到河边,设茶酒,诵经咒祭送妖邪下溪河,然后烧纸钱及纸船,鸣锣收兵凯旋,傩面具面朝后,以警戒邪恶。

庆功 凯旋至邓巡庙时,人们高擎雷首公像欢呼,以示庆贺。于是在庙前作忏,村民参拜,道士念经宣告遣灾结束,向扮演雷公与五方雷将的村民赏酒,他们脱下傩面具。雷首公像回庙堂安座继续保境庇民赐福。

东阁村民众称舞傩为“舞户”或“舞呼”。称“舞户”是指抬着雷首公像指挥雷公将逐家逐户遣灾。称“舞呼”,是传承了对自然雷神的崇拜。傩舞的一些动作具有云雷的形意纹动态,雷霆出击状节奏以及高擎雷神欢呼等,保留了崇雷的原始淳朴的情感

西排村五雷公将傩面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