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青年担重任,共同富裕可期

青年担重任,共同富裕可期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年,作为思想最“潮”、点子最多、干劲儿最大的一代,无论是乡村建设还是乡风重塑,都是实现乡村振兴,完成共同富裕的生力军。放眼历史,五四运动的街头鲜血染颈,用生命换国民清醒的,是青年;改革开放一声春雷,投身建设大潮的,是青年;关注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势不可挡,前人既往,后人未至,能担此重任的只有也只能是当代青年。莫笑前路冷,春来草自青,青年必能担重任,共同富裕诚可期。

青年担重任,共同富裕可期

张润峰

改革开放40余载,经济发展积累出的量变沉淀出质变,实现高质量发展、谋求共同富裕已在蓝图之上,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便是乡村振兴。青年,作为思想最“潮”、点子最多、干劲儿最大的一代,无论是乡村建设还是乡风重塑,都是实现乡村振兴,完成共同富裕的生力军

乡村建设,共同富裕,青年应是领头雁。恰如鲁迅先生所言:“‘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青年对时代脉搏的感知最敏锐,往往能从困境中看见希望,在挑战中看见机遇。更可贵的是,他们不是只说不做,其面对挑战所展露出的“生力”无往不克。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扎根河北曲周46年,把千年盐碱滩变成“米粮川”;脱贫路上,有的靠黄桃鼓起“钱袋子”,有的用满山木麻搭建扶贫之路,年仅30岁的黄文秀甚至把生命留在百坭村……在取得辉煌成就的背后,离不开集众措、合群力,离不开新一代青年的主动思考和担当。

乡风重塑,青年应是领航人。乡村振兴,精神层面的脱贫同样需要,评价乡村兴与不兴,人民是否富裕,除了看经济发展,还要看其由于长期城乡发展差距而产生的精神疲敝和精神不自信是否被彻底根除。青年恰处于一个敢于破除旧见、重塑认知的年纪,在这种意识的推动下,他们更敢于向世人展示出乡村独具特色的烟火气,比如李子柒、农村小伙“张同学”,用最朴素的镜头展示新时代乡村的风貌和自信,打动人心。青年好比源头活水,可以涤净物质差异带来的自卑,引导乡村人民有信心拥有梦、追求梦、建设梦,以拨云见日,实现乡风重塑的愿景。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是在百年前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处境,我们的前辈们尚不肯“独善其身”;今日之中国“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我们青年一代有什么理由不去“兼济天下”?放眼历史五四运动的街头鲜血染颈,用生命换国民清醒的,是青年;改革开放一声春雷,投身建设大潮的,是青年;关注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势不可挡,前人既往,后人未至,能担此重任的只有也只能是当代青年。

山高路远,却总在脚下。有信仰、有干劲儿、有风节的青年一代,终会挑起乡村富裕、乡村振兴的大梁。莫笑前路冷,春来草自青,青年必能担重任,共同富裕诚可期。(www.daowen.com)

名师点评

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论证严密。文章首先从物质层面论证乡村共同富裕、乡村振兴,青年可担大任;然后由浅入深,又从精神层面深入论证观点,角度新颖,见解独到;最后通过回顾历史,从历史中找到榜样,论证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景的重担,青年人一定担当得起,这样使论证走向深刻。同时,文章语言简练,富有文采,读来大气磅礴,振奋人心。 

标杆作文四

立意角度:拨乱反正,要厘清错误的认识,明确新时代背景下共同富裕话题的内涵,进而明确发展方向,以更好地发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