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北岩画艺术史:揭示鹿石风格的鹿

西北岩画艺术史:揭示鹿石风格的鹿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理,“鹿石风格的鹿”俨然也继承了这种稳定性与纪念性,所以出现在岩画的构图中,无论是其造型、分布位置,还是表现手法上,均明显与鹿石如出一辙。

西北岩画艺术史:揭示鹿石风格的鹿

这类鹿形象的风格新颖、造型独特、制作精细,与日常所见的鹿岩画有别,在我国北方系岩画中找不到它的原型,但与蒙古国、外贝加尔湖地区流行的鹿石上鹿的风格、造型雷同,被称为“鹿石风格的鹿”。它在我国北方的新疆阿尔泰地区广泛分布,在宁夏、内蒙古、青海以及甘肃等地发现也有少量分布,也暗示着这一外来的文化因素在这些地区并未形成更为广泛的影响,而仅仅只是在某一地区产生了局部、间歇性的渗透。

这些鹿岩画的共同特点是:背部有一个驼峰状(三角形)突起,喙状嘴大张前伸,脖颈部过分伸长前倾,圆睛,腿部表现得不呈比例的短而简略[69]。岩画中造型奇特的“鹿石风格”鹿岩画(也有人误称“鸭嘴兽”),其实是蒙古、外贝加尔、阿尔泰等地流传的鹿石上刻制的鹿,这些鹿石风格岩画中鹿的嘴部都刻画成喙状,应属于东方鹿石体系。其流传时间约与斯基泰时代相关[70],约相当于我国的青铜时代。另外,这种造型的鹿在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地也是作为岩画的一种题材。如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西北160公里处的塔姆加雷岩画中,有一幅上下排列的3只鹿岩画,鹿的形态为背部呈驼峰突起,颈部特别长且前伸,各有两只枝状角后仰,腿呈蹲踞式;奥什市西北40公里的雷骑套山苏拉特—塔什岩画,也有与蒙古鹿石上的鹿形态相同的鹿岩画[71]

图3-12 蒙古鹿石(www.daowen.com)

所谓鹿石,系“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6世纪广泛分布于欧亚草原上的一种重要的古代文化遗迹,因碑体上雕刻了著名的图案化的鹿纹样而得名”[72],多分布在蒙古(图3-12)、俄罗斯南部草原地带、图瓦、阿尔泰及我国的新疆靠近蒙古的阿勒泰地区的青河、富蕴两县,以及阿克苏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区。鹿石的形状和大小各异,高一般在0.5~4米之间,形状为宽的矩形石板或是未经加工的天然巨石。所蕴含的文化含义,最具代表性的是认为它是武士的化身。也有学者将其归结为墓葬的标志,还有人认为其上所镌刻的纹路反映了世界中心及宇宙树的思想,也有人认为鹿石极有可能是用来沟通天、地与人实现联系的某种媒介。从上述观点可以推测出,鹿石上所刻绘的动物显然和祭祀有着密切的关联,系一种神兽(鸟)。同理,“鹿石风格的鹿”俨然也继承了这种稳定性与纪念性,所以出现在岩画的构图中,无论是其造型、分布位置,还是表现手法上,均明显与鹿石如出一辙。这种鲜明的特征和欧亚草原文化中的“斯基泰风格”相仿,无疑表明了这种类型的岩画显然是受到了外来文化因素的冲击,如活动于阿尔泰、蒙古、外贝加尔地区的民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