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教育:成功跨文化交流的要素

小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教育:成功跨文化交流的要素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一次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要以交际双方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素养为前提。素养,亦指平日的修养,如艺术素养、文学素养、信息素养等。本书中“素养”一词应该取《辞海》中的第一个定义或者《新牛津词典》中的第二个解释,即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素质和涵养。因此,跨文化交际素养应该包含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三个部分。跨文化交际素养的构成可以用图2-2来表示。

小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教育:成功跨文化交流的要素

文化交际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一次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要以交际双方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素养为前提。什么是跨文化交际素养?定义这一概念,需要从理解素养的概念开始。

所谓素养,《辞海》中有两个解释:①经常修习涵养。《汉书·李寻传》载:“马不伏历(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素养,亦指平日的修养,如艺术素养、文学素养、信息素养等。②平时所豢养。与素养对应的英语单词是“literacy”,该词在《新牛津英英词典》(,简称《新牛津词典》)中有两个解释:①the ability to read and write;②competence or knowledge in a specified area,such as computer literacy。这两个解释的意思分别是:①能读会写的能力;②某一特定领域中的能力或知识,如计算机素养。

本书中“素养”一词应该取《辞海》中的第一个定义或者《新牛津词典》中的第二个解释,即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素质和涵养。

跨文化交际素养首先需要有积极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或态度,或者说交际者对跨文化交际比较敏感,认同异国文化并愿意与外国人交际;其次要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最后还要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或技能。因此,跨文化交际素养应该包含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三个部分。跨文化交际素养的构成可以用图2-2来表示。

(www.daowen.com)

图2-2 跨文化交际素养的构成要素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交际主体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及使用外语时根据目的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包括对待跨文化交际的情感、意愿、需求和动机。交际焦虑、对待其他文化的态度、民族中心主义、偏见等都可能成为影响交际意识的因素。如果对交际的恐惧、厌恶与焦虑占据了主导地位,即使交际者具备交际知识,也会不自觉地躲避交际;相反,如果对交际充满信心与兴趣,即使交际知识上稍有欠缺,也会积极地参与交际,从而在实践中提高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知识是指为了使跨文化交际成功进行所需要了解的信息。一个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者不仅需要了解交际对象、交际规则、交际情境的相关信息,还需要了解其他文化成员对交际的预期。如果缺乏相应的知识,交际者就会犯错误,可能违反交际规则,甚至可能会失礼,而且即使出现这样的情况,交际者也不会意识到,更不可能及时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进行得体的、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所需具备的行为技能。具体来说,交际者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能对交际的结果做出预测;能够坦然面对不确定的交际环境,善于调整心态,勇敢面对文化冲突或跨文化交际可能带来的不愉快;能够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交际情形等。

简单的说,跨文化交际素养包含意识、知识和能力三个层面,其中,意识层面涉及情感态度,即对跨文化交际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敏不敏感;知识层面涉及对目的语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规则的了解和掌握,即知不知道;能力层面涉及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和技能,即能不能做、做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