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教育:三种应用方式对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教育:三种应用方式对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信息技术的三种应用方式中,“一对一”的资源提供方式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知识的培养和学习有效,基于电子邮件的交际对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知识的培养和学习有效,而软件概念图的使用则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培养比较有效,这三种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跨文化交际素养的培养。

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教育:三种应用方式对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信息技术的三种应用方式中,“一对一”的资源提供方式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知识的培养和学习有效,基于电子邮件的交际对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知识的培养和学习有效,而软件概念图的使用则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培养比较有效,这三种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跨文化交际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的三种应用方式的教学效果中,基于电子邮件交际的教学效果最好,其次是软件概念图的使用,最后是“一对一”的资源提供方式。这是因为从教学活动和学生体验的视角来看,三种应用方式的作用机理和范围是不一致的;从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视角来看,三种应用方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深度是不同的,这种深度对学生认知发展层次的支持也存在着差别;从技术哲学的视角来分析,三种应用方式分别属于“认识技术”和“实践技术”,应用“实践技术”的方式比应用“认识技术”的方式更有利于知识的创生。

“文化旁白”模式和“文化包”模式在促进小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的培养上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整体上来看,“文化旁白”模式比“文化包”模式的累积效果更好一些,这是因为“文化旁白”模式与“文化包”模式相比更容易操作,更能细化知识点,并且更有助于累积信息技术的使用效应,所以在文化教学中应该倡导使用“文化旁白”模式。(www.daowen.com)

在信息技术与文化教学融合的作用下,跨文化交际素养的三个维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分别属于态度领域和认知领域,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产生一定的效果,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属于行为领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其变化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