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区护理学:健康教育特点及成果

社区护理学:健康教育特点及成果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区健康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对高危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则应将预防性教育作为重点,帮助他们了解疾病危险因素,掌握自我健康管理技能,学会疾病的自我检查与健康的自我监测,纠正不良行为与生活习惯,积极消除隐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健康教育事业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卫生宣教与爱国卫生运动、80年代健康教育学科的建立与网络初步形成及90年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3个时期。

社区护理学:健康教育特点及成果

社区健康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对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主要侧重卫生保健知识与接受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其对健康危险因素的警惕性,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帮助他们增进健康和维持健康。对高危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则应将预防性教育作为重点,帮助他们了解疾病危险因素,掌握自我健康管理技能,学会疾病的自我检查与健康的自我监测,纠正不良行为与生活习惯,积极消除隐患。对患病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应着重引导他们学习疾病康复知识,提高其遵医行为,促进其自觉进行康复锻炼,尽可能减少残障、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对病人及其照顾者的健康教育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疾病主要症状指标的自我检测方法和家庭基础护理技能教育,帮助他们坚定地、持续地配合治疗与护理的信念,掌握科学的护理技能。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的特点,使用正确的信息传播手段对其实施健康教育。社区不同人群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见表2-4。

表2-4 社区不同人群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续表

(www.daowen.com)

总之,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识链接】

我国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

健康教育最早源自与学校有关的卫生教育,其内涵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消除或降低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健康教育事业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卫生宣教与爱国卫生运动、80年代健康教育学科的建立与网络初步形成及90年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3个时期。进入新世纪,健康教育在促进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政府相继颁布了多个政策法规文件,如《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2015年新版《健康素养66条》、《“十三五”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以及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发布的《上海宣言》,尤其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都极力促进了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

【来源:孙国涛,李靖,邱凤霞.国内健康教育领域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知识图谱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8,8(45):1436-14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