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听力教学步骤设计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听力教学步骤设计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端正听力教学的态度,不断探索听力教学的方法,总结听力教学的经验,提高听力教学水平。利用有限的条件,采用合理的教学步骤,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听力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作为听力理解的线索,测试题型的不同设计,能从不同角度检测听力教学效果,从多层次满足学生的视觉和心理要求,增加听力教学和训练的趣味性。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听力教学步骤设计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端正听力教学的态度,不断探索听力教学的方法,总结听力教学的经验,提高听力教学水平。利用有限的条件,采用合理的教学步骤,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听力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为此,为上好一节听力课,广大英语教师设计好自己的听力教学程序,在课前和课上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听力训练前的准备工作

1.教学媒体的选择

对于教学媒体的选择,应视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能保证每位英语教师都有一台录音机,每个班级都有一套多媒体设备,在上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录音、录像和语音室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这样教学更为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直接接受听力材料。

2.听力材料的选择

教师在选择听力材料时,应统一以教材听力为主。在自行补充听力材料时,在难度选择上,应坚持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的原则;在数量选择上,应大量训练,只有用不同的方式,才有可能获得比较自由的听力;在内容选择上,应尽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人物和科普等。具体来说,日常生活会话气息浓、用词简单、句子短小、结构灵活、省略较多、容易上口,并且表达感情和特征的词用得多,听起来气氛活跃。而讲故事,又有另一套陈述的格式,兼有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在初一和初二年级,题材可以多样化;在初三阶段,可多选择一些反映社会生活的对话或叙述的材料,其题型和难度尽量与中考一致。同时,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到新教材的特点,应有意识地选择具有真实语言特点、具有实际交际意义的语篇材料。这样,有利于学生交际性听的能力的提高。

3.学生应明确听的任务,带着任务去听材料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进行听说活动都是有一定的目的和期待的。听力,是在多听的练习中培养和形成的。对于初学英语的中学生来说,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进行听力训练之前,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看题干和选项,让学生对所听材料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寻找主要的语言信息。下面,笔者以初三年级的一个听力选择题为例进行说明。

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 woman?

A:She got up too early yesterday.

B:She felt sorry for what she had don

C:She looks pale.

D:She is afraid something will happen to her.

有些学生可能不知道“pale”的确切含义,但通过下面的小对话,他们很容易就能明白这个词的意义。

M:Hi,Rose.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W:I feel terrible,sometimes I feel cold,and sometimes I feel hot.

M:Yes,you look pale.When did it start?

W:I had a headache last night,so I went to bed earlier.Then I felt really bad this morning.

由此可见,即使学生碰到个别生词,他们完全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猜出这个词的含义。个别生词,并不会影响学生对于全篇文章的理解。因此,训练学生有目的地接受语言材料,是课堂听力训练的一个原则。

(二)听力过程中的有效训练

阅读可以分为精读与泛读,听力也可以分为精听和泛听。同时,还应包括听力测试、师生讨论答案,以及认清听力教学的阶段性。

1.精听

精听的目的在于,完全听懂和努力模仿英美人的话语,听熟讲话时重读、弱读、连读和语调等在语流中的变化,纠正自己的发音,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巩固已学的习语、常用词和语法等。具体来说,对精听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要反复听同一个材料。要逐字做记录,难点要反复听,特别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名和数字等。关键的词,尤其不要听错。二是要听后能口头复述或回答有关问题。有时要根据录音带的要求,边听、边做练习。三是要反复模仿录音中的一些话语,力求自己的语调与录音相似。教师对精听的材料要精选,生词不宜过多,声音务必清楚,口音要比较标准,语速要适合中学生的水平,长度也要适中,一般以在10分钟内学完为宜。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听完一遍之后,有些学生可能会对个别生词或细节问题模棱两可,似懂非懂,不能全面掌握全篇内容。因此,在听第二遍时,这些学生应该重点听那些细节问题,重点把握文章提供的主要线索及事实,力求在精听的过程中,对听力材料有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听完第二遍后,再做听力选择题。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找两名学生复述听力材料。

2.泛听

泛听的目的,是巩固和扩大精听的成果,使学生接触更多的语言现象。听的量要大,可以不求全部听懂,选择材料应以能听懂主要内容或60%以上的内容为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精听是泛听的基础,泛听理解的能力是听力的标志。真正的听力,要通过大量的泛听之后才能获得。具体来说,对泛听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训练学生抓大意的本领;二是听惯不同地区的语音语调;三是巩固精听的内容;四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词汇量

泛听,只要求听录音材料1—3遍。在听音时,要求学生善于从上下文去判断或揣测整个短语、句子或段落的大意,不要被个别字句难住,影响抓下文的意思。学生在明确听的任务后,教师开始朗读或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理解,一边选择答案。由于学生听前对听力材料已有了一定的感知,所以在选择答案时,不会有太大问题。在学生初听完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两三个问题,检查一下学生的理解情况。因为学生的理解程度,应及时反馈给教师。

(三)听力测试

常见的检测题,多为选择、填空补缺和判断,这是测试手段的主流。作为听力理解的线索,测试题型的不同设计,能从不同角度检测听力教学效果,从多层次满足学生的视觉和心理要求,增加听力教学和训练的趣味性。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程度的差异,试题设计难易搭配,分别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各得其所。据此,要求教师分类测试必须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的命题方法。具体的测试题型,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辨音测试

这类测试可以分A、B两类进行。

A类是音组,即每小题有A、B、C、D四个音组。其中三个音组是相同的,有一个不同,要求学生不用听音即可分辨出那个不同的音组。下面,笔者举例进行说明。

(1)A.grade B.same C.take D.have

(2)A.light B.right C.night D.eight

(3)A.say B.see C.day D.pay

(4)A.word B.worse C.works D.watch

(5)A.book B.look C.took D.cook

(6)A.photo B.old C.those D.forget

(7)A.well B.seven C.ten D.me

(8)A.china B.will C.nice D.bike

(9)A.think B.thing C.three D.with

(10)A.their B.bird C.sir D.girl

B类是单词组,即在每个小题中,学生将听到单词,并看到供选择的A、B、C、D四个单词。要求学生找出所听到的那个单词,如果没听清,则选择答案一定是错的。下面,笔者举例进行说明。

(1)A.their B.thirteen C.bird D.girl

(2)A.hello B.old C.orange D.those

(3)A.much B.ruler C.bus D.number

(4)A.five B.nine C.children D.nice

(5)A.coat B.boat C.go D.on

(6)A.put B.after C.coat D.them

(7)A.nice B.cake C.cup D.box

(8)A.middle B.hill C.child D.morning

(9)A.pencil B.we C.she D.he

(10)A.love B.over C.go D.Ok

2.单句理解测试

教师让学生先听一个句子,然后提供几个选择的句子,学生根据听到的句子的意思,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此类测试,可以分为A、B两类进行。

A类是要求学生选择与听到的那个句子有关的句子。下面,笔者举例进行说明。(www.daowen.com)

(1)A.My name is Kate. B.I'm in Class 7. C.I'm ten.

(2)A.This is Mike. B.I'm Mike. C.I'm in Grade2.

(3)A.How do you do? B.Can you spell it? C.How are you?

(4)A.I'm Number 3. B.Yes,I'm twelve. C.I'm fine.

(5)A.I'm Number 3. B.I'm in Grade3. C.I'm in Class 3.

听力材料为:

(1)How old are you?

(2)What's your name?

(3)How do you do?

(4)How are you?

(5)What class are you in?

B类是要求学生选择与听到的那个句子相似或相符的句子。下面,笔者举例进行说明。

(1)A.Tom is taller than Tony. B.Tony is taller than Tom.

(2)A.The weather is so cold today. B.The weather is not so cold today.

(3)A.You want to play. B.You don't want to play.

(4)A.She works in the afternoon. B.She doesn't work in the afternoon.

(5)A.We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B.We are the same.

听力材料为:

(1)Tom is taller than Tony,isn't he? No,he isn't.

(2)The weather is so cold today,isn't it? Yes,it's really cold.

(3)You want to go outside to play,don't you? Yes,I do.

(4)She works in the afternoon,doesn't she? No,she doesn't.

(5)We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aren't we? No,we aren't.

3.对话理解测试

教师让学生听完一段对话,根据对话的意思,完成所给的问题。其中,主要是选择正确的选项。下面,笔者举例进行说明。

(1)A.Mary. B.Wang Ping. C.Jim.

(2)A.Yes,it is. B.No,it isn't. C.No,they aren't.

(3)A.At Ann's home. B.At Peter's home. C.At their school.

(4)A.It's old. B.It's new. C.No,it isn't.

(5)A.No,they are. B.No,they aren't. C.Yes,they are.

听力材料为:

(1)A:How old are you,Mary?

B:I'm eleven.How old are you,Wang Ping?

A:I'm twelve.

Question:Who is twelve?

(2)A:Excuse me.Are these your erasers,Jack?

B:No,they aren't.They are their erasers.

Question:Are the erasers Jack's?

(3)A:Hello,Peter.you are at home.How are you?

B:Fine,thank you.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Ann.

Question:Where are Peter and Ann?

(4)A:Is Helen's coat new?

B:Yes,it is.

A:Is Mary's coat new?

B:No,it isn't.

Question:Is Mary's coat new or old?

(5)A:Are these you pears,Mrs.Brown?

B:No,I think they are Mrs.King's.

Question:Are the pears Mrs.Brown's?

(四)师生讨论答案

教师在学生听完材料后,要进行及时讲评,要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解决。否则,有些知识学生自己很难逾越。讲评的方式,可采用师生讨论法。对于大部分学生都选错的题,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把有关内容重新听一遍,若时间实在来不及,教师应给予足够的解释,以确保学生能全面地理解文章。对于听力材料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在听力训练中,不仅提高听的能力,而且学到新的语言知识。此外,教师要注重对听力技巧的传授,使学生会善于抓关键词、句,掌握某些语篇常用的用语。在听音之前,要让学生尽快浏览选项,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再根据自己拥有的背景知识进行联想、假设和推测出不可能要问的问题和答案。

总之,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应避免急躁,急于求成的做法,而应把精听与泛听相结合,且两者并不是分阶段进行,而是要交叉训练。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全篇文章的理解能力,而不是考查学生对听力材料的记忆,并且教师要注意及时讲评。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五)认清听力教学的阶段性

在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吴祯福曾指出:“一个学习英语的学生,在听力理解方面大致要经历五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学生听到一串声音,对内容毫无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听和常听,从而使学生对英语语音和语调产生一种语感。这种语感,不仅对学生的发言有利,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因此逐渐习惯英语的正常语流。在第二个阶段,学生可以在一串声音中辨别出一些孤立的和内容相关联的单词。在这个阶段,学生最大的收获可能是养成一些良好的听力习惯。例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生词,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不要产生紧张和烦躁情绪,而是让学生发展抓大意,以及从上下文猜内容的能力。在第三个阶段,学生可以在语流中辨别出短语或句型,并通过短语的句型,对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谈话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句子或短文内容的能力。在第四个阶段,学生能在语流中辨认出分句或句子,并知其含义,对所谈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困难往往是与某些题材有关的词汇不足,教师应使学生大量接触与这些题材有关的词汇不足,使学生大量接触与这些题材有关的录音,并反复多次地听,围绕某一题材的不同录音材料,使学生从上下文提供的线索中猜出生词的意思,逐渐扩大词汇量。在第五个阶段,要求学生能连贯听懂所谈的内容。当然,即使学生的听力已达到第五阶段,随着题材和内容的变化,学生还往往会回到第三个阶段或第四个阶段。要使学生在多数情况下成为第五阶段的听者,需要教师帮助他们不断吸收新词和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