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工智能社会学:新闻理念

人工智能社会学:新闻理念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工智能对新闻理念的影响,我们也可以从这两个层面切入进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即时性。“时”即“即时性”,人工智能对新闻即时性的影响有如前述;“效”常指效果,“快”有时并不意味着有着令人满意的效果,尤其是相对于新闻用户的需求而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虚假新闻现象仍然存在,而且又有了新的变体。其二,人工智能技术方便了新闻造假。

人工智能社会学:新闻理念

就内容而言,传播活动往往包括新闻、广告、娱乐、游戏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内容。单就新闻而言,新闻被视为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包含新闻事实和新闻报道两个层面。人工智能对新闻理念的影响,我们也可以从这两个层面切入进行探讨。

(1)新闻报道理念:新闻时效性的变化

其一,人工智能给新闻即时性带来的变化。新闻强调“新”,当然这既是绝对意义上的新,也是相对意义上的“新”。工业化时代对于“新”的标准显然与人工智能化时代的标准不尽相同。如果将其视为一个连续统,那么从一则新闻的制作到发布需要的时间段来看,往往是智能化媒体、网络、手机最强,电视、广播次之,最后是报纸。而“机器人写稿”,则使得人类记者在新闻报道“即时性”上望尘莫及。例如,在2016的里约奥运会上,今日头条研发的一款机器人——Xiaomingbot通过实时撰写新闻稿件,以跟电视直播几乎同时的速度发布报道。在奥运会期间,Xiaomingbot为今日头条撰写了450多篇奥运新闻稿,阅读数总计超过百万。Xiaomingbot生产的内容涵盖了所有体育新闻的重要信息,包括比赛时间、比赛名称、体育馆名称、规则、运动员姓名、国籍和年龄等。[207]据称这是国内第一款可以报道奥运赛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结合了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视觉图像处理的技术之后,通过语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其实早在2015年9月,腾讯财经就用自己的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 Writer编写了一篇稿子《8月CPI涨2%创12个月新高》。新华社也在同年11月的记者节,成功发布了自己的机器人记者“快笔小新”。

就国外而言,《纽约时报》曾经开发了一款机器人软件来报道美国大选。该软件每天早晨都会给用户发送最新的大选信息及预测。用户只要订阅美国总统选举的新闻,就会在第一时间收到相关信息。此外,用户可以输入邮政编码,机器人会提供国家和当地的选举结果。除《纽约时报》外,《华盛顿邮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新闻机构都采用了自动化技术或机器人新闻写手,为读者用户提供及时的第一手大选新闻。

在上述新闻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新闻报道在即时性上的变化,从新闻事实到新闻报道的时间差正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下越来越小。新闻一直被看作是易碎品。“全时”(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和“即时”(对事件零时差、零距离报道)取代“及时”,使得新闻更贴近用户,更贴近新闻的本质。人工智能技术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即时性。

其二,“时效性”不仅包括“时”,同时也包括“效”。“时”即“即时性”,人工智能对新闻即时性的影响有如前述;“效”常指效果,“快”有时并不意味着有着令人满意的效果,尤其是相对于新闻用户的需求而言。美国《时代》周刊创始人Henry Luce认为“快新闻”是用最快速度对某时某地的某事做简略报道;“慢新闻”则是用较长时间去深入调查一条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慢新闻”则注入了记者的主观性阐释,是“有思想的新闻”。在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机器人写稿一秒传千里的“快时代”的当下,“慢新闻”的理念已经得到一些专业媒体的推崇。“快”是属于技术的时间,抢时间的新闻让智能机器人去做;“慢”节奏是属于人的时间,“慢新闻”留给人类记者来做,以推出更具思想深度与人文厚度的新闻产品。“快新闻”更接近于纯粹的message,“慢新闻”则包含着记者的思想和观点,是具有原创性、独创性的活动。人工智能大大提升了“快新闻”的生产发布效率,对于“慢新闻”,人工智能则为新闻生产提供了更具深度、更加全面的背景材料和数据分析,助力记者深入报道更为复杂的新闻事件。[208]人工智能化时代,新闻时效性理念的变化,凸显了人工智能化时代人们对新闻的新的思考,将影响新闻未来的发展形式。(www.daowen.com)

(2)新闻事实的理念: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的虚假新闻现象。虚假新闻作为一种媒介越轨现象,并不是一个新的现象。虚假新闻一直是令新闻界头疼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渗入,人们期望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消灭虚假新闻现象,但是,正如前述所言,AI技术既能用来向善,同时亦能用来作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虚假新闻现象仍然存在,而且又有了新的变体。

其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采写报道技术,在报道时也可能出错。例如,洛杉矶时报机器人在报道新闻消息时曾出了错。洛杉矶地区的小地震几乎是常规的,洛杉矶时报曾在推文上称,在加州Isla Vista地区发生了6.8级地震。然而不久之后,洛杉矶时报又删除了该推文,且又发布了一则通知:“请注意,我们刚刚删除了一个自动的推文,说圣芭芭拉地区发生了6.8级地震。其实这场地震发生在1925年。”显然,这闹了一场乌龙。据悉,地震的报道消息是洛杉矶时报机器人Quakebot发出的。Quakebot是洛杉矶时报的算法机器人,可以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网站上收集数据,于2014年开始应用,过去几年中报道了数以百计大大小小的地震事件,而这次失误是第一次。[209]虽然几率很小,但是写作机器人仍然可能会因为技术原因而出现报道错误。

其二,人工智能技术方便了新闻造假。据报道,2017年7月,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了一段时长1分55秒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演讲的假视频,其图像和声音都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人工智能程序,让其分析互联网上奥巴马的各种音频和视频,经过17个小时的“自主学习”后,人工智能就能通过奥巴马的声音,判断出对应的面部细节,从而模拟出匹配的数字图像[2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