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村雨水集蓄利用问题与实践

农村雨水集蓄利用问题与实践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目前“安全供水”的角度来看,已经实施的农村雨水集蓄利用生活用水工程大部分达不到安全饮水的标准,不仅“数量安全”没有保障,而且“质量安全”也存在一定隐患。为此,按照“安全供水”的要求,进行基于“安全供水”的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农村生活用水发展模式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农村雨水集蓄利用问题与实践

由于实施对象、条件的多变和复杂,加之其他一些人为因素的干预和影响,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工程效益发挥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障碍。归纳起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农村雨水集蓄利用的区域性规划重视不够,计划安排缺乏统一性。农村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主要包括集水、蓄水、净水、供水、用水等技术环节。各个环节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要求农村雨水集蓄利用规划必须体现综合、统一的原则。但从近30年来甘肃省农村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来看,无论是农村雨水集蓄利用生活用水工程,还是旱地农业补充灌溉工程的实施都缺少统一规划。尤其是旱地农业补充灌溉工程,以改造利用现有集流面作为集水的主要来源,这种集流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相对比较零散和不规则,而且数量也不稳定,严重影响工程效益发挥。所以说,农村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必须建立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指导的基础上,以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2)缺乏资金投入,灌溉设施配套不够完善。我国干旱地区农村尤其是甘肃省山区农村,往往经济落后,虽经多方筹措资金和出台许多政策性规定,但群众自筹经费相当困难,工程建设资金难以足额到位,从而造成灌溉设施配套不全,进而削弱了旱地农业补充灌溉工程的供水、用水,导致一些高效用水技术的推广使用受到限制,使得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成为空谈和妄想,工程效益的发挥也因此大打折扣。

(3)部分工程管理不善,利用率、利用水平均较低。随着农村雨水集蓄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部分农业灌溉工程远离住户,位于田间地头,致使其管护不到位,有的水窖蓄不上水,有的又由于蓄水过量而造成破坏,工程的利用率不高。另外,远离住户的这些工程一般未能进行有效利用,即使利用的,也只能用于大田的补充灌溉,利用水平较低,从根本上制约了工程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发挥。(www.daowen.com)

(4)工程建设标准偏低,与“安全供水”尚有一定差距。由于农村雨水集蓄利用生活用水工程,是以解决干旱缺水山区的农村生活用水为目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无水”的问题。因此,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一直使用拦污、过滤、沉沙等简单的水质处理和净化系统,建设标准偏低。从目前“安全供水”的角度来看,已经实施的农村雨水集蓄利用生活用水工程大部分达不到安全饮水的标准,不仅“数量安全”没有保障,而且“质量安全”也存在一定隐患。为此,按照“安全供水”的要求,进行基于“安全供水”的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农村生活用水发展模式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5)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建设和利用,对解决甘肃省中东部地区干旱山区的农村生活用水困难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而且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区域农业生产发展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但是,从已经实施的“121”雨水集流工程和“集雨节灌工程”的实践过程、运行效果和管理经验来看,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作用认识不够,估计不足,没有从技术发展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与促进等方面辩证地认识问题,片面地认为是一种“救济工程”或“应急工程”,只能解决一时一地老百姓的吃水问题,因而对利用雨水发展农业灌溉和恢复生态植被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6)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重视不够,后续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相对较少。农村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经过近30年的研究与示范应用,已经形成了集、蓄、供、管、用为一体的综合技术体系。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施很好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在某些环节上,对已有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和后续技术的研究显得不足,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支持不够。在依靠农村雨水集蓄利用成功解决农村生活用水之后,无论是在发展雨水灌溉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增长,还是在实施生态建设战略、恢复生态植被方面的贡献仍显不足,农村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发展在继实现农业高效用水之后,已经出现了阶段性的停滞。随着农业领域其他一些应用技术的发展,目前急需对农村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凝练、提升和创新,使之与农业领域的其他应用技术相配套,以农村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继而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