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湿热的东南亚:气候与地理特点

湿热的东南亚:气候与地理特点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暖湿的东北季风到达越南南部、泰国南端、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加里曼丹北部等地。西路的东北季风使中南半岛北部的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南亚地区,更低于纬度平均值。暖湿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后,转为西北风,也称西风季风。当冷空气向南爆发,东北季风加强时,东北信风即向东退出东南亚地区。5~9月是西南季风的维持期间,东南亚西南季风建立的时间比南亚早。东南亚地区由半岛与岛屿组成,多山地。

湿热的东南亚:气候与地理特点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它大约在27°N到11°S的低纬度地区,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东南亚在低纬,赤道从其南部岛屿通过,因而东南亚地区年平均总辐射值普遍较高,大体上变化在190~215瓦/米2之间。最小值位在赤道多雨地区,自赤道向两侧(主要向北侧)增大,最大值出现在中南半岛内陆较干燥的地区。

陆地表面平均辐射平衡稍超过106瓦/米2,各地差别不很大。

东南亚位于季风区内,所以其天气、气候明显受到季风环流的影响。1月在东南亚的北半球部分盛行由西伯利亚冷高压发散出来的东北季风。从西伯利亚冷高压发散出来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在向南流的过程中逐步变性。到达东南亚的东北季风由于它所经过的路程不同,其属性有所不同。东部的东北季风经过海面上的长途运行,得到丰富的水汽。并且由于冬季水面温度比同纬度陆地表面温度高。所以经过海面的东北季风气温比较高,比较潮湿。当它到达菲律宾一带,已变得与热带海洋气团相差无几。暖湿的东北季风到达越南南部、泰国南端、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加里曼丹北部等地。西部的东北季风是经过我国陆地冷的下垫面或只再经过北部湾海面短途运行就到达中南半岛北部,西(陆)路的东北季风比东(海)路的冷,也没有东路潮湿。西路的东北季风使中南半岛北部的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南亚地区,更低于纬度平均值。

10月中至3月是东北季风的维持时间。东北季风的建立时间自北向南逐步推迟,在10°N以北10月中下旬东北季风建立。从菲律宾到马来半岛北部11月才稳定建立。12月东北季风稳定控制马来半岛南部。

由西伯利亚冷高压发散出来的冬季风是强劲的,当它经过长途运行到达东南亚一带势力已大大减弱。在东亚季风区,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得多。而在东南亚两者相差不大,如菲律宾16个站冬夏季风强度相等,7、8月西南风(最多风向)平均风速为3米/秒。1、2月东北风(最多风向)平均风速也为3米/秒。在中南半岛东部,如越南、老挝一带,冬季风还是稍强于夏季风。

在东北季风维持期间,其强度往往伴随着北方冷空气的在南入侵而出现加强,即季风潮的出现。而在两次冷空气入侵之间的间歇阶段东北季风较弱。东北季风潮往往使马来半岛南部和新加坡以及南海周围出现大雨天气。东北季风造成另一重要天气即蒙雨天气(克拉香天气)。冬末和春季出现在南海北部及其沿岸的这种天气的主要特征是持续3~5天的毛毛雨或小雨,能见度很坏。

暖湿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后,转为西北风,也称西风季风。东北季风经过赤道洋面后,更加暖湿,且不稳定,成为赤道气团。西北气流的一部分在北半球近赤道槽(第二热带辐合带)中辐合上升,在印尼爪哇岛一带形成雨季

东北季风所出现的纬度范围与东北信风相近,但其来源、属性与东北信风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冬季北太平洋副高强度较弱,中心位置偏于北太平洋的东南部;因而由北太平洋副高发散出来的东北信风,到达东南亚时势力弱,对东南亚影响较小,只有东部岛屿受影响相对多些。在东北季风较弱的时期,东北信风向西推进,可影响到东南亚地区的东部岛屿和中南半岛南部。当冷空气向南爆发,东北季风加强时,东北信风即向东退出东南亚地区。有时也出现东北信风爬升在东北季风之上的情形。

冬季中南半岛北部在低层东风上面的高空西风带中南支急流上的扰动(槽)会产生大范围的降水,南支急流上的扰动是中南半岛北部冬季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

1月极锋位在南海至菲律宾一带,锋区不明显,位置南北变动较大。

夏季环流形势与冬季大不相同。夏季在东南亚盛行的气流主要是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属赤道气团,暖而不稳定,湿层厚。气温和水汽含量都高于东北季风。到达菲律宾的西南季风,其近地面层气温一般在25.5℃~27.5℃之间,相对湿度很少低于70%。其垂直伸展也比东北季风厚得多。在菲律宾西南季风可厚达10千米左右,在缅甸西岸也厚达9千米左右。而东北季风的垂直伸展则很少超过3千米。

5~9月是西南季风的维持期间,东南亚西南季风建立的时间比南亚早。5月西南季风已在东南亚全境建立,8月达到最强,10月西南季风开始撤退,东南亚西南季风的撤退比南亚迅速。在西南季风维持期间,在东南亚的北半球部分正是雨季,大雨中心出现在西岸、西坡等迎风处。与此同时印尼爪哇岛及其以东岛屿正经历着干季。由澳大利亚高压发散出来干燥的东南信风,当它到达印尼爪哇岛及其以东岛屿时,由于所经海面不很宽阔,补充的水汽就不多,所以东北季风带来的天气是干燥少雨。

5~9月间热带气旋和热带云团是西南季风盛行期间重要的天气系统。菲律宾是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影响最多的国家。根据1948~1962年平均菲律宾每年受到19.3个热带气旋的影响。主要出现在6~12月(占全年的89%),其中8月最多。越南也是经常受到热带气旋影响的国家这一。有的热带气旋会穿过越南深入中南半岛内地。热带气旋深入内地后逐渐减弱,大多数消亡。但有的则能到达孟加拉湾,并再度加强。

季节变换出现在4、5月和10月。这期间的天气特征是风弱,风向不定,对流云发展和多雷暴。

东南亚位在低纬度,在一般情况下,大范围水平气压场的气压梯度比较小。而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变化大。东南亚地区由半岛与岛屿组成,多山地。这些非常有利于地方性风系如海陆风、山谷风的发展,并因此引起风和降水的日变化,出现焚风和一些强烈天气。尤其在过渡季节,地方性风系更易发展。马来半岛东岸在过渡季节,大约在14~16时,海风达到最强,平均最大风速为3.1~3.5/秒。大约在3时,陆风达到最强,平均最大风速为1.8~2.2米/秒。在西南季风盛行期间出现的苏门答腊飑就是由于马六甲海峡两岸的陆风在狭长的海峡海面上辐合而形成的。低层西南风对苏门答腊飑起加强作用。苏门答腊飑是一条由强雷暴群排列而成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有几到几十千米宽,百千米长。它随西南季风移动,一般在下半夜2时至6时到达新加坡。在西南季风盛行的季节,平均每4个晚出现一次,并且往往是一出现就连续出现3或4夜。还有由山谷风而产生的焚风效应。如在南半球的东风季风季(东南信风盛行季节),爪哇岛北部出现的全丁风。在西南季风季,苏门答腊岛的巴霍洛风。还有出现在苏拉威西岛的布鲁伯风等。这些干热风往往对农作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www.daowen.com)

热带季风气候与同纬度的亚洲其他地区的气候也不完全相同,南亚属大陆性热带季风气候,而菲律宾群岛和中南半岛沿海是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无论冬夏季风,降水都比较丰富,干季和热季都不突出。不过中南半岛内部,由于沿岸山脉对海风的阻挡,气候具有一定的大陆性。

东南亚地处低纬,在北纬5°和南纬5°之间的赤道区域,全年被赤道气团所控制,太阳经常强烈地直射大地和海洋,气候常年湿热,无季节变化。各月气温均在24℃~28℃之间,夜间最低温度也常在16℃以上。

这里气温虽高,但因受海洋的调节,海陆风发达,可以驱散逼人的暑气;尤其在炎热的下午,经常出现雷阵雨,顷刻之间就使得气候变得凉爽宜人,没有酷暑之感。

1月广大地区平均气温为15℃,20°N以南地区平均气温达20℃以上。

各地1月气温的差别除了受纬度的影响外,还受海拔高度、东西岸和气流属性的影响。

7月东南亚普遍高温,此时南半球是冬季月份,而北半球是夏季月份。在南北纬10°之间的赤道地区终年炎热,7月与1月一样,月平均气温均在26℃以上。在10°N以北的地区也十分炎热,月平均气温一般在25℃~30℃之间,尤以中南半岛内陆闭塞的山谷盆地最为炎热。如缅甸的曼德勒4~8月平均气温均超过29℃,7月平均气温为29.6℃。

在10°N以北的地区最热月一般出现在雨季前夕的4、5月。在老挝、越南北部的北部,最热月往往出现在6月。同南亚相比,东南亚雨季前夕的最热月气温虽比盛夏时高,但不如南亚热带季风区突出,仅缅甸西海岸比较突出。这是因为中南半岛除缅甸西海岸外,其雨季比南亚来得早,热季比较早转入雨季,所以热季气温不如南亚热带季风区高。中南半岛雨季的降水特点与南亚热带季风区不一样,南亚雨季的雨量集中,且多连续性降水,因而雨季气温降得多。缅甸西海岸的降水特点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相近,所以其最热月气温比7月气温高得多。如雨季前最热月气温与7月气温之差,万象为0.8℃,巴色为2.8℃,西贡2.4℃,曼德勒1.9℃。仅在缅甸西海岸一些地方差值较大,如仰光为5.4℃。

东南亚地区多山地,地形起伏较大。由于高度不同而引起的气温差异比较明显,7月比1月更为突出。如在菲律宾海拔高度低于50米的站的年平均气温从北向南大约变化在26℃~28℃之间。而在海拔1842米的山上年平均气温仅18.2℃。又如7月在爪哇岛的高山上可出现霜冻。在西伊里安的查亚峰上终年白雪皑皑,雪线海拔高度大约为4300米。

气温年较差自南向北增大,在中南半岛最北部气温年较差超过10℃。如河内为12.1℃,曼德勒为10.3℃,密支那为11.8℃。离赤道愈近,气温年较差愈小。菲律宾的吕宋岛平均气温年较差为3.6℃,棉兰老岛平均为1.4℃。三宝颜气温年较差仅0.8℃。新加坡气温年较差为1.5℃。

低纬地区气温日较差比较大,菲律宾大多数地方气温日较差大于年较差。根据全国16个站资料求得平均气温日较差为7.5℃。中南半岛北部纬度稍高些,气温日较差已减小到与年较差相接近。

中南半岛中部、北部的东西岸在气温年日较差上也有差别,东岸由于冬温比西岸低,气温年较差就大于西岸。在西南季风季,东岸处在背风位置,云雨比西岸少,所以气温日较差也大于西岸。

这种从来不冷,也不过分热,且季节变化不显著的气候,对于体质好的人的健康较为有益,不过由于它的非常单调,使体质差的人没有机会可以复原。一个人在这种天气中生活过以后,就会对于极小的温度变化变得非常敏感。

东南亚大部分地区降水丰富,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4000毫米之间。缅甸西海岸有的地方年降水量达近6000毫米,而缅甸内陆盆地处在阿拉干山脉的背风坡(夏季),年雨量少于1000毫米。如曼德勒1950年平均年降水量仅871毫米。

降水的分布及其变化更明显反映季风环流的影响。无论是冬季风的,还是夏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都多。而在内陆一些低地上无论冬季或夏季,都处在盛行风的背风处,年降水量就少,但一般都在1000毫米以上,少数地方不足1000毫米。

中南半岛上山脉大体呈南北走向,与冬夏季风交角大,加强了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东南亚群岛也多山,对降水也有重要影响。因而,虽然从总体上讲6~9月西南风季是雨季。但是长山山脉东坡、菲律宾东北角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地方,当东北季风盛行时,正位在迎风坡,冬雨相当可观,甚至超达夏雨。如位在菲律宾吕宋岛北端的阿帕里冬半年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7%,冬季各月的降水量均超过100毫米。越南东岸的中段,冬半年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70%。如顺化为72%,岘港为67%。而在中南半岛西岸与长山山脉的西坡,菲律宾诸岛的西岸,西南季风季的降水量明显高于东北季风季。如毛淡棉5~9月共5个月的雨量占年雨量的94%。又如马尼拉5~9月共5个月的雨量占年雨量的75%。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的大致情况为:南北纬7°之间的赤道地区终年多雨,其余地区则为干湿季分明。南半球干季出现的月份与北半球相反,都在各自的冬季。在中南半岛干季随着纬度增加而增长。

东南亚地区多雷暴,山区和赤道附近地区雷暴的出现更为频繁。如爪哇岛的茂物,年雷暴日达320天以上。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菲律宾群岛等地雷暴主要出现在西南季风季中与该季前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