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艺术美学:直觉与感悟在艺术体验中的表征

艺术美学:直觉与感悟在艺术体验中的表征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艺术体验呈现极强的直觉与感悟的特性。[12]王国维称之为的三个境界,实际也正是艺术家进行艺术体验的过程,前两个层次,是艺术体验的艰难历程和经验的积累,而第三个层次,正是艺术直觉与感悟的表征。

艺术美学:直觉与感悟在艺术体验中的表征

艺术体验呈现极强的直觉与感悟的特性。审美直觉,是西方近代以来美学界非常关注的课题,克罗齐、叔本华柏格森等人都有较多的研究。克罗齐认为直觉即表现,即美,即艺术,把美和艺术看作是直觉的产物。对于艺术体验,当然不能完全看作是直觉,但体验确有很强的直觉性。如前所述,审美直觉有感性直觉和理性直觉之分,感性直觉是不经过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对客观物象的形、色、声等外在审美特点的反映与模写,只能产生初级的美感。理性直觉则是在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积淀、对事物的特性有所认知的前提下,对事物的美丑所作出的直觉反映。显然,艺术体验主要的是理性的直觉,亦即已经包含了一定社会与历史内涵,是一种渗透着理性的直觉。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的“感悟”,与直觉非常接近,是基于中国哲学理念的对艺术体验特性的阐释。“悟”,原指对禅理的顿然感悟,在艺术美学中,是指主体创作兴会盎然、经体味而思绪的豁然敞亮,中国古典美学中通常称之为“妙悟”。直觉与感悟所关注的是事物的感性形式的存在,不依赖抽象概念,其成果也不以概念的方式来表述;直觉与感悟是迅捷的、直接的,基本不存在中介和阶段;直觉和感悟具有模糊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人们难以用语言完全准确、清晰地表述其内涵。

在艺术体验中,直觉与感悟具有积极的意义。体验,本身就是人的意识深层的活动,是主体在潜意识甚至无意识状态下的行为。直觉和感悟是在大量理性和经验的积淀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一定意向性的活动,因而它既不是完全盲目的、无序的,也不是理性化的,对于推进艺术体验沿着既定的意向拓展,不仅是必需的,同时也是积极的。王国维曾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12]王国维称之为的三个境界,实际也正是艺术家进行艺术体验的过程,前两个层次,是艺术体验的艰难历程和经验的积累,而第三个层次,正是艺术直觉与感悟的表征。(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